袁常瞟了他一眼,淡淡問道:“閣下何人?”
“本官忝任光祿勳議郎,吳碩是也!”吳碩頗為自得的報上自己的官名,作為機敏才智之人才能勝任的職位,吳碩覺得自己有資本自豪。
“嘁!”
袁常忍不住嗤笑一聲,終於知道這廝是何人。
說起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行為過分,引得百官不滿,才有董承等幾人聯合起來誅曹的行動。他們的行為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做法卻有些讓人可笑。既然大家誌同道合,一起聯合消滅曹操,還用得著用血寫上自己的名字保證自己的意誌?這樣做,看似將大家綁在了一起,卻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彼此的不信任,才要有這樣的保證。若是彼此信任,大家說一聲就是了,還要寫什麼名字,最終因為董承的事情,把所有人都暴露出來,而後被曹操給一鍋端了。而吳碩,也就是參與此次事件的其中一人。這些人連這樣機密的情況都想不到,可見也就是一些隻會說,卻做不好的嘴強派。
袁常威嚴的看向吳碩,寒聲說道:“吳議郎,陛下寬仁對待天下百姓,讓他們吃飽飯,穿暖衣,何來的變故之說?莫非百姓覺得造反好玩,平白無故的就跳出來造反?百姓們之所以會造反,也多是因為朝廷之中有太多如你這般隻會用嘴說,卻無任何實際行動的大臣,才會讓陛下的寬仁無法讓百姓感受到,才會在有心人的挑動之下造反。”
“你…”
吳碩被袁常一番話給說的差點吐血,手指著袁常,氣的渾身顫抖,卻不知道如何反駁。正如吳碩的官職一樣,他的作用就是用嘴巴說,真讓他有實際的行動,怕是還真沒有。所以,他也無力反駁袁常的話,即便他素來機智能辨,此時也感到了無力。
袁常不再搭理吳碩,看向劉協,朗聲道:“陛下,如此等隻會嘴巴說話,而不會實際行動的官員,放在臣的幽州,輕則丟官去職,重則斬首以儆效尤。若是治理天下靠這等人,何時可伶百姓安定?也正是朝中這等人過多,才會讓陛下的江山變得如此。”
袁常殺氣騰騰的話語才讓一眾大臣們驚醒,袁常如今可是掌控一州之地的州牧。而且,袁常此前的一些作為許多大臣也都知道,聯合袁紹攻打幽州,並且成功之後坐穩幽州牧的位置;其後,又出兵高句麗,愣是把高句麗一國之地變成幽州的一個省,可見袁常的手段。當然,他們不知道袁常自出道以來,斬殺順天盟成員無數,否則,怕是更要嚇得膽戰心驚了。想到這裏,原本還想跳出來反駁袁常的大臣們也不敢說話了。
不過,作為吳碩的好友,新任的衛將軍、國舅上前,道:“幽州牧此言過矣,吳議郎應對的皆是國之大事,此等小事,又何須親自動手?”
“可笑!”
袁常卻是一點麵子都不給董承,逮著就噴,怒斥道:“若是天下百姓的事是小事,那還有何事算得上大事?連百姓疾苦都不知道,提出來的建議又能好到哪裏去?敢問衛將軍,迄今為止,議郎之職於國於民有多大作用?”
“這…”
董承頓時無言以對,說實話,議郎這個職位從設立之初,到如今,提出的建議還真沒幾個是對國家有大作用的。擔任議郎之職的大臣,多是有神童稱號的人,被朝廷重用,沒有體會過百姓的生活,他們的策略也多是聽起來很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就沒卵用的策略。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因為議郎之職是為了體現朝廷對人才的重視,所以也從來不曾取消過,一直都存在著。
劉協見自己愛妃的老子被袁常怒懟,連忙出言,道:“幽州牧,吳議郎亦是忠於朝廷的大臣,雖然對百姓疾苦不是很了解,但是,他
的策略多是利於百姓,幽州牧無需過於嚴苛。當然,正如幽州牧所說的,朕若是善待天下百姓,百姓自當會愛戴、擁護於朕,又豈會無故造反?若是有百姓造反,說明是朝廷做的不夠好。”
“陛下寬仁,臣等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