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八章 拜服(2 / 3)

“諸位倒是謙讓!”

郭嘉見沒人站出來,嘀咕了一句,然後說道“既然無人自告奮勇,那我便先將並州兩路大軍的情況說明一下。首先,出兵並州的兩路大軍要以極快的速度占領並州郡縣,而後攻打壺關,這是其一;其二,要能做到審時度勢,壺關並非是越快拿下越好,要根據戰場的情況而定。若是過早拿下壺關,反而將袁紹的注意力放在我軍身上,於我軍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最好是在袁紹和曹操交手之後,出其不意的拿下壺關,而後揮軍鄴城,如此才是最好的做法。情況大家也都聽清楚了,可有人願意統軍?若是無人自告奮勇,便讓委員長來指派,如何?”

沒人回答,並非是這些將領慫了,而是因為幽州自有一套自己的規則。

若是往常,有什麼戰事大家自是踴躍請命,恨不得大軍都由自己統領。但是,如今大家卻都明白,一切都服從組織的安排,組織讓你如何做,聽從組織的吩咐,才是最好的方法。當然,這並不是讓大家做應聲蟲,大家該有的想法還是有的,隻是看情況而定,是否來表現自己。

袁常點了點,說道“既然如此,那出兵並州的兩路大軍,其中一路便由趙雲司令來統領…”

其實,剛才郭嘉說了並州的兩路兵馬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大家心裏就明白適合的人選便是趙雲和太史慈。其他將領,如典韋、於禁、張燕等人卻是知道,在做統帥這一方麵,他們還差些能力。就如於禁,曆史上統帥大軍跟關羽作戰,那也是經曆過了無數次的戰鬥,有了足夠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到這一步;典韋更不用說了,完全的莽夫一個,讓他統帥大軍,無異於是讓士兵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所以,典韋肯定不適合;張燕等人也都差不多情況,如今的他們尚且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們都沒有足夠的經驗。

那麼,有人就會覺得趙雲和太史慈二人不是同樣沒有太多的統帥大軍的經驗,為何他們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得不說,天賦是個很神奇的玩意,這玩意他不講道理。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統帥的料,他們不用過多的經驗,便能夠做到相當完美的地步。而有了更多的經驗,隻會讓他們更加完美。

就如太史慈,曆史上的他投效到孫策麾下之後,孫策便讓他坐鎮一方,而太史慈非常完美的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坐鎮的地方不僅治下百姓安居樂業,更是抵禦外敵,讓敵人絲毫占不到便宜。而在此之前,太史慈還得不到劉繇的重用。而這,便是天賦的強大之處。

還有趙雲也是如此,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曆史上的劉備看似重用趙雲,卻從來不曾讓他統領一軍。假如說,當時劉備若是讓趙雲坐鎮荊州,那麼,荊州是否會丟失,就是個很讓人值得期待的事情了。不過,曆史終究是曆史,沒有如果。但是,從其他的記載可以看到,但凡趙雲統領的兵馬,從來未曾失敗過,即便是劉備的大方略上出現失敗,趙雲所屬的這一塊卻還是做到敗中取勝,可見趙雲的統領能力。

所以,袁常點名趙雲,這一點並不讓人覺得驚訝,他們早就預料到了,而且,他們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同樣的,幽州一方計算功勞也同樣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案。

並非說趙雲統領了這一路大軍,戰爭勝利之後,趙雲就能獨占功勞。若是沒有其他方麵的配合,趙雲同樣也做不到勝利。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功勞方麵的問題,該如何就是如何,大家心裏都有數。

“至於另外一路大軍,便由於禁軍長來統領。”

“咦?”

“怎麼會?”

當袁常說出另一路大軍的統軍人選之時,大家都不由得驚呼出聲,這跟他們所預想的人選有些出入。在他們想來,另一路大軍的統軍人選應該是太史慈,怎麼會是於禁呢?不過,既然是袁常開口指定的,自然不會有人質疑和反對,至於疑惑,隻能將他埋在心中。倒是郭嘉等幾人並不覺得奇怪,似乎也早就預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