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個三明治理論,主要應用在產業經濟領域,即中國在下,韓國在中,日本在上,這套說法很流行,也被很多人接受,表明的其實不是驕傲,而是他們的憂慮,因為日本追不上,而中國又在追他們,所以使得韓國處在三明治的中間,生存環境堪憂。
對於金凡秀個人來說,他的感受卻不是這樣,中國在互聯網領域是唯一的一家還能和美國競爭的,他往這兒一坐,中日兩國的市場可都在對麵這個少年的手裏,根本沒有三明治這說法。
溫曉光見他還不開口,便自顧自的說:“……已經2012年了,世界上隻有少部分還存有空白市場,將來我們也是要麵對whatsapp這一類產品的競爭,對於金會長來說,隻有韓國這個市場,因而麵對外部競爭是很難的。”
心中某個角落,金凡秀和溫曉光都藏了某種可能性。
“這話的意思,溫會長難道是想要合並嗎?”金凡秀問道。
“隻是需要資金的話,我手裏不缺錢,走該走的程序和流程……”溫曉光覺得寒暄客套已經講了不少了,現在該是說正事的時候,“我會願意投kakao talk,都是做這一行的自然是清楚它的困難、潛力,因此投資沒有問題,隻要價格合理,但我也在想,微信立足大陸,十幾億的用戶潛能能爆發出極大的價值,whatsapp背靠全球,在這樣的情況下,日、韓市場卻要分離,總覺得有些可惜。”
對於中國人來說,公司合並是個新鮮事,因為我們的市場夠大,隻要公司做的好,實力必然雄厚,和外國企業競爭,至少在資金量上咱是不怕的,所以沒必要合並,這裏頭的利益糾葛也煩人,閑的沒事不會搞這些事情。
但在韓國,企業與企業的合並則不算稀奇,因為國家規模小,致使小公司在麵對外來巨頭時難有招架之功,其實那些財閥的誕生便是因為這些原因,因此樸正熙時代以舉國之力扶持幾家企業。
在民間,這一類的現實原因也會推動企業和企業的合並。
像是NHN其實就是金凡秀創立的hangame和搜索引擎公司naver合並而成的。
後來kakao又與韓國第二大在線搜索公司Daum合並,組成了市值70億美元的新公司Daum kakao。
兩次都是這樣的選擇,並非是人傻,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不合並,那麼小的一家公司,公司賬上能趴多少錢?NHN這樣的大塊頭耗也能耗死金凡秀。
在中國人看來,合並之後才70億美元,還是個小不點。但在韓國這便可以活下來了。
正是大韓民國有這個基因,所以溫曉光才提到這件事。
金凡秀保持著紳士而和煦的笑容,客氣的說:“其實我沒想到溫會長您會這麼提,您對於whatsapp也是持股,那是家更大的公司,為什麼反倒會選擇要融合進韓國這樣的市場呢?”
溫曉光也不瞞他,“白種人對黃種人具有種族優越感,我有一個堂姐,她是在美國做法律的,社交軟件含有大量的個人隱私,雖然我僅僅是想做生意,但如果要利用whatsapp在美國做點什麼,會給自己惹麻煩,我不想主動去見識白種人的愚蠢,回過頭來反而會氣到自己。”
對麵的兩人略有驚訝,人家講話直白也大膽,這與他們對美國的觀感不同,大陸人對第一世界是沒什麼敬畏之心的,上帝那是你們的神,勞資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