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智慧(1 / 3)

從上一次微拓主辦的移動互聯網大會開始,微信始終圍繞著四大平台去豐富自己的生態,所利用的手段便是公眾號。

第一平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共享平台。口號嘛,當然要喊的響,但是這個共享是經過雙向選擇的,也就是微拓願意接納,對方也願意加入。

第二個是麵向盈利企業的,它們注冊企業號,尋求用戶關注,在線發布產品,當時稱為線下往線上轉移。

第三個是麵向個人的創業平台,類似羅輯思維這樣的企業,或者是創作大神個人單打獨鬥,都在微信上申請了各自的公眾號,

這一部分實際上讓微信獲益良多,為了獲取各類谘詢、用戶打開微信的時間也大大延長。

問題是,一篇文章的評論總是沒辦法做到像微博那樣活躍。

這實際上埋下了過後微信公眾號衰弱的種子。

第四個是麵向政府、高校、各非盈利機構作信息發布平台。

經過一年半的努力,這幾個方麵都有些進展,其實就是前世微信的那些功能,但溫曉光用‘四個平台’把它喊出來,說的讓市場和社會很震動。

而且事實證明,這些概念都還不錯。

其中發展的最迅速的還是第二個,麵向企業的營銷平台,大量的開始有各類企業在注冊、發布產品、廣告之類的信息,還好微信規定隻能允許向自家粉絲發,而且頻率有限製。

不然微信的‘綠色無汙染’就被這幫想賺錢的人搞死了。

其他三個方麵也都有不俗的表現。

這個時候的微信其實已經超脫了一個純粹的即時通訊軟件的概念,在一步步中走向了不可戰勝的壟斷地位。

然而作為一家公司,腳步是不會停的,做企業是一個永遠求向上的過程。

其實問題也很多,比如微信已經顯得有些臃腫、第三個平台建設始終有些不對味的感覺、用戶沒有養成要從微信號獲取信息的習慣,所以第四個信息發布平台,發展速度也慢,沒什麼趣味性。

另外一個大的問題,現在都是商家主動去拉粉絲,用戶很少會自己想到要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

即使要找,沒有分類,也很難真的找到。

除此外,帶有盈利目的的人,為了博得眼球,標題黨開始誕生,暴力澀情信息也不斷滋生蔓延。

要不說林長生忙呢。

而溫曉光更是設立5000萬人民幣的專項資金,打假、打黃、打涉政等言論,這個時候是十八大關口,整個城市的感覺都不一樣了,不能胡來。

提到城市,

新上任的副總裁賀楠借著之前微信著力於解決城市痛點的提法,提出了一個近幾年很火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什麼,其實很多業內人士也不清楚,你問他具體怎麼落地,他也隻能說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虛的不行。

由智慧城市向下還有一個智慧交通的概念,

溫曉光前世專業在此,還能不清楚這些麼?

他更加清楚智慧城市對技術底蘊要求特別高、周期也比較長,如果是阿裏、騰遜那樣的企業,分出餘力也耕耘這個方向,十年後也許能結出果實。

但實事求是的說,微拓不合適。

這裏不能作為主戰場。

主戰場被定在了投資部和X事業部,也就是說溫曉光是中間放微信,然後一手靠著投資移動互聯網企業,獲得報表上的紙麵回報,一手利用今日頭條獲得實際的營收回報。

可問題是就在前不久,溫曉光才剛剛說過,要讓城市生活更便捷。賀楠提的正好應對公司願景。

細枝末節的東西不去管了,但這個大問題溫曉光要管。

他把付與萱、賀楠、微拓雲的王小明拉在一起,開了個小灶。

“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一個感覺,”溫曉光先以閑聊開頭,“照這樣下去,幾年之後,公司業務規模會變得相當的龐大和複雜,甚至我都不太能完全分清楚。”

“當然也許也不會,如果王總裁的微拓雲始終做不出成熟的東西,那咱就老老實實的抱著微信這個棒棒糖,餓了舔兩口。”

這個壓力其實給到了王總,他歲數也不小了,此前供職於微軟研究院,老it人了。

“我們現在新提的內容,包括微信支付的網上貸款、生活繳費、公共交通,還有賀楠說的智慧城市,這些如果沒有雲計算的支撐,沒有學會怎麼處理分析龐大的數據,都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說我前一段時間強行在這方麵投入。某種程度上來說,微拓是成為穀歌還是變成搜狐,有一半是取決於我們這些人努力不努力,還有一半就是取決於微拓能不能玩好‘數據’。”

這才過去不到半年的時間,

其實往回看,就知道溫曉光的決策是對的。

如果將來失敗了,那至少也努力過。

“這話不能去說給張朝陽聽啊。”溫曉光還開了個玩笑,三人都樂嗬笑著。

王曉明講:“我最後說吧,溫總,我要聽聽他倆想要達成的效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