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不待見的原因(2 / 2)

“最起碼完顏璟是不允許這一戰再次敗給我們的,這一戰,雖然說不上是事關國運的傾國一戰,但金人兵分三路直取濟南跟這裏,再加上佯攻牽製武判的一路大軍,足以看明白,這一戰對於金人跟完顏璟有多重要。所以這個時候的乞石烈諸神奴,看似頗為輕鬆,但心裏是否真的如表麵上表現的那麼輕鬆,恐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所以啊,如果接下來的一役,能夠快速的阻止他們渡河,我們也能夠緩一口氣。王重、謝倫這幾日已經是忙的跟屁股後麵有鬼催似的,別說躺著睡一覺了,就是連坐下來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若是再連續廝殺幾天,隴城兵營裏那些初次上戰場的兵士,恐怕大多數都會麵臨崩潰的危險。但若是能夠緩上一口氣……到了那時候,三萬人的兵力,就完全可以當五萬人來用了,戰鬥力絕對會得到質的提升。”葉青說話時,神色之間多少也帶著一絲的憧憬。

畢竟大部分的兵士都是從未上過戰場的新軍,而這幾日金人絲毫不給喘息機會的連番渡河,甚至是連晚上都不放過派遣小股兵力來騷擾他們。

所以長此以往,在巨大的壓力麵前,沒人敢保證,得不到絲毫喘息機會的新軍,就能夠轉變為一支精銳步軍。

凡事從量變到質變總是需要時間與過程,正所謂: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想要讓隴城兵營的步軍、騎

兵在一場慘烈的戰爭中完成質變,除了必須有所犧牲外,必然還需要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讓他們轉變的過程跟時機才行。

短短幾日的戰爭,或許放在久經沙場的種花家軍兵士身上不算什麼,但若是放在了那些隴城兵營的新軍身上,這幾日裏能夠學到、體會到的東西,總是需要一點點兒的時間來消化才行。

葉青從不指望一口就能夠吃成個大胖子,欲速不達的道理世人都明白,但若是運用到現實中,又有幾人能夠抗拒住誘惑、徐徐圖之。

慶王趙愷、葉衡兩人手拿葉青的密信,原本想要在剛一到延州後,就立刻根據傘的消息,拿下韓富、範文溫二人問罪,以此來穩定河套三路開始出現的人心惶惶的局麵。

但隨著葉青的一封信拿到手後,兩人瞬間變陷入到了沉默當中。

“時機未到,還讓看看綏德那邊劉敏行的情況後再下定論。葉青此意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就不怕前線將士軍心不穩?造成更為可怕的後果?”慶王趙愷皺眉不解的問道。

葉衡倒是頗為滿意如今慶王趙愷如今的表現,相比較於剛剛到延州時那番膽小謹慎、戰戰兢兢的樣子,如今的慶王趙愷,已然是能夠從容麵對眼下延州的形勢,而不是一副趙宋宗室常有的,聽見金人要打過來,立刻嚇的隻會抱頭鼠竄的狼狽模樣兒。

“此二人能夠在劉敏行、葉青離開延州後,坐鎮延州主持大局,足以說明此二人在延州的影響力跟威望,所以我猜測,葉青所言的時機未到,恐怕是因為前線戰事還在控製之中,所以不想以極端之策來提升軍心士氣吧。”葉衡微微周圍,稍加思索後回答道。

與慶王趙愷接觸多了,葉衡也越發覺得,眼前的慶王身上,根本沒有傳言中的那麼優柔寡斷,反而這一路上,時不時的能夠對葉衡進行排疑解惑,向其解釋著,前兩年剛剛收複河套三路後,官場之上亂糟糟的情形,是如何做到有條不紊的,甚至就連哪一個縣安置的流民比較多,知縣姓誰名誰都能夠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如此可見,在京兆府的這段時間裏,不管是慶王還是崇國公,顯然都在仕途上進步了不少,比起南邊僅有的幾個宗室來,可謂是要高出一籌不止了。

“那我們現在怎麼辦?”慶王有些認同葉衡的分析問道。

“這幾日看住了韓富、範文溫跟綏德的私下聯係,這件事兒還希望慶王費心,畢竟你跟葉青更為熟悉一些。再者便是……這幾日我們還需要多多提防糧草等事,切莫因此大意,而讓有心人鑽了空子。”葉衡周到的說道。

慶王再次默默點點頭,他理解葉衡話語裏的意思,想要看緊韓富、範文溫跟綏德之間的私下聯係,那麼必然是要告知白純才行,畢竟有把傘是實實在在的掌在白純的手裏。

另外一個原因,自然是更不用多說,當年葉衡跟白純的父親白秉忠,一直對葉青抱有偏見,從而也使得哪怕是到了現在,白純對於葉衡一直不是很待見。

當然,慶王甚至是十分八卦的覺得,白純不待見葉衡的最大理由,很可能跟上述種種原因都毫無關係,完全是因為,當年葉衡一手做媒,慫恿她父親白秉忠,把她許給了葉青的兄長葉宏。

https://8./book/42236/31681871.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