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淵攜家人歸太原,路上二子降生。剛到太原,有一道人拜訪,見嬰兒,言此子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李淵采“濟世安民”之義為二子取名“世民”。爾後,道人贈《開元典論》數冊於李淵。又言:“《開元》治亂,《大統》治國,《大統》出於‘純陽’。”後飄然而去。
後太宗李世民憑此書平定江山。
惜《開元典論》多講治亂,於治國所談甚少。太宗登基後四處尋訪純陽未果。
那道人便是鍾離權,也就是八仙之一的漢鍾離!
唐上元二年(675年),呂洞賓參加科舉,他此時已經二十八歲,因之前屢試不第借酒澆愁,於一酒肆遇鍾離權。
鍾離權借黃粱一夢點化呂洞賓,呂洞賓大徹大悟,拜鍾離權為師。此時金科放榜,呂洞賓雖榜上有名卻辭官不至,立誌棄官修道,後有所成。
周長壽三年(694年),鍾離權仙逝,臨終前托付《大統典論》於呂洞賓。
周聖曆三年(700年),呂洞賓贈《大統典論》於皇子李隆基。其時正是武後掌權,李隆基深知武後心機幽微,為保身獻《大統典論》於武則天,此事遂罷。
呂洞賓此時於江湖上大有其名,民間皆稱其為純陽真人。武後好神佛之道,命純陽子祈福,呂洞賓自無不可,遂為武後(實則為大唐)祭天,又留在宮中講道說法兩日,武後大悅。
李隆基借此上奏,建議朝廷於京郊立觀,令純陽子為皇室祈福。皇子實則借此壯大實力,以為臂助。
武後年老,為長壽故,準其所奏。
後四年,即周長安四年(704年),呂洞賓得武則天資助,於華山建純陽觀,立純陽教。
純陽宮竣工之日。是夜,天生異象,熒惑守心,雙星搖動。有隕石自天而降,徑向華山而來。
在中國古代的星相學中,“熒惑守心”指熒惑星在心宿發生運行方向的改變。心宿在星占學中代表天子的明堂所在,而熒惑則多與悖亂,殘賊、疾、喪、饑、兵等凶相聯係。
“熒惑守心”這一現象被星占家認為是可以直接影響天子命運和統治的大凶之兆,曆來都會在朝堂上引起一陣腥風血雨,更有甚者帝位飄搖,天下傾覆!
純陽真人仰觀天象,眉頭緊皺,心中默算。半晌後,忽的眉頭舒展,麵露喜色,暗道:“吾徒來也!”隨即推開觀門,徑往山下去了。
與此同時,距長安約千裏外的黃河北地,太行山腳下一處莊園中,一位中年人夜觀天象,見此情景大驚:“熒惑守心!”
這人於江湖上大大有名,便是有神算之稱的趙明空。
趙明空有神算之名,並非自封,而是源於一個組織。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仍,民生多艱,於是幾個年輕人想要建立一個組織,內主中原政權更替,外抵蠻族入侵,以開萬世之太平,這幾個年輕人將自己的組織稱為“九天”。
《呂氏春秋·有始》謂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
而“九天”同樣按照這樣的分野劃分了每個人的職責。
其中,鈞天君掌握朝廷皇權、蒼天君掌握奇門遁甲、變天君可占卜王朝氣數、玄天君掌握兵法、幽天君掌握天下情報、皓(顥)天君掌握天下武學、朱天君掌握天下商路貿易、炎天君掌握天下兵器鑄造、陽天君掌握天下錢莊(金融)。
在這些人的想法中,九天便如個罩子,罩住了天下萬民,帝王將相。由此,人人各安其份,各歸其位,便可天下太平。
可惜這想法注定不能實現。姑且不論“九天”中人是否都無私心,一心為公,單且說這種妄想以一己之力厘定天下萬事萬物的想法就不可能成功。
後世的朱元璋也是類似的想法,他把百姓戶籍分為民籍、軍籍、匠籍、樂戶等,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役;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
他希望每個人的身份、職業可以世襲相繼,固定下來。
可這種妄圖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的製度,到了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名存實亡。
人人各安其份,各歸其位看似很美妙,但這樣的社會便好似一灘死水,用不了多久就會出問題。
當然,這些是題外話了。
這趙明空便是九天中的變天君,九天隱於幕後,無人知曉。因此眾人隻知有神算,而不知趙明空變天君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