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3)

李嘉玉雖有心理預期覺得能遞上張名片上兩句話就不錯, 但如果走運能與對方聊上十分鍾, 那她必要好好把握, 努力表現。若是對基創實業及其所處的行業不了解,沒法出個一二三來, 那就實在是尷尬了。

於是李嘉玉提了許多問題, 包括基創實業的業務結構、收入占比、股價走勢、財報狀況,當地經濟分析, 基創實業的業務經營模式、市場占有率等等, 但凡她想到的問題都一股腦的丟了出來。

李嘉玉一邊問,段偉祺一邊查看資料,然後挑了幾個重點的答了,接著道:“你這種方式不對,這些細碎的問題對你初次見麵建立聯係沒有用處, 這些等你需要出方案的時候再研究都來得及。況且事實上, 你再怎麼研究都不可能比基創實業的老板更懂這些行業,更了解他的公司,他幾十年隻專注這個。你現在到哪兒了?嗯,你還有三十分鍾, 別緊張, 時間一趕就容易緊張。剛才那些你記下了嗎?好,你現在換個思維,回到平常心來。你們這行,今接觸一個行業,明接觸一個行業, 你們不可能把所有行業都精通了,所以你就接受你不懂的現實。你跟基創實業的關係就跟你與盛熹珠寶的關係一樣。對,我明白,你沒有前期調研的時間,但那套調研的規則、診斷的方法、重建架構和調整措施都在你的腦子裏。所以初次見麵,你要推銷的是你的方法,是你的邏輯分析能力,是你們公司優秀的專業團隊和你們的成功案例。”

“好的,好的。”李嘉玉舒口氣,冷靜下來了。

“好了,那我們別管數據多少,我們看數據背後的趨勢和邏輯,這個才是你要記住和表現的。基創實業成立29年,涉及六個產業領域,葛老頭白手起家,從種植到食品再拓展到其他,有些產業之間毫無聯係,業務分散,組織管控出現問題也就不意外了。他的需求是改革人事資源管理體係,那也就是,他們已經感覺到了企業機製落後、觀念陳舊和人才缺乏的問題。他必定也與其他人溝通討論過管理問題,他大老遠的跑到這裏來找谘詢公司,一是因為這裏的谘詢水平高,二來我猜也因為他與盛熹的老板是戰友,交情好,於是互相取經,他們這個年紀,跟我爺爺一樣,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運營手段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李嘉玉想起賀亦春教導的那些,有了想法:“所以盛熹的問題在於調整人力資源體係,這位葛總便也覺得自己企業的問題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他認為把人力資源改革做好了,人才適用,企業管理就能跟上了。但其實他並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診斷。”

“許多公司老總確實沒有正確判斷出公司的真正問題。但究竟基創的問題是什麼,在沒有調研考察的情況下也不能下結論。隻是我從經驗來看,他這樣的公司曆史和業務架構,有可能組織結構鬆散,核心失效了。好公司爛公司全擠在一起搶奪集團總部資源,爛公司搶吃的,好公司不服氣,互相拉扯拖累,這也影響他們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所以他家的股價拉不起來。再有就是這樣的架構會讓他們缺乏核心競爭力。老公司因為起步早,當年的競爭,所以發展非常迅速,但到了今,業務分散,競爭加大,每樣業務的市場占有率都在變低,而他們還沒有改變。開拓一個新業務是為了嫌錢還是轉型?快錢賺到了還不能順利轉型,就是在消耗集團資源。但因為賺過大錢或仍在賺錢,所以舍不得扔。這個就是戰略的問題了。剛才跟你的那些市場數據,可以看出來這些,這個你明白吧?”

“嗯嗯,聽明白了。”李嘉玉趕緊應。

段偉祺接著又與她分析這些行業在x市及其全省的競爭情況,以及當地的政府政策和市場導向。“你跟他聊大方向,聊企業戰略,這樣顯得你有宏觀眼界,他才會有興趣與你聊。一旦他願意與你溝通他的企業狀況,你就有機會向他推銷你們的服務。這就是見機行事了。”

“好的,好的。”李嘉玉心裏踏實了。她這些年書可是沒有白念的,論知識談理論那是沒問題,且跟著教授做項目多少也學到過教授的那種底蘊展現。現在經段偉祺一提點,她鎮定下來,心裏有譜了。

段偉祺就這樣與她了一路,幫她把行業資料做了分析,當地企業常見問題,企業數據背後的意義,市場邏輯,管理表現等等。那大篇大篇的資料被他簡化成有服力的理論及通俗易懂的經驗。李嘉玉對如何應對葛飛已經有了腹案。

耕田總裁辦這頭,大家都無心辦公了,豎著耳朵聽老板給電話那頭的一個姑娘上了半時的課。那一套套經驗一層層分析簡直太精彩,有人忍不住偷偷做筆記。

邱石的電腦被段偉祺占了,隻得徒一邊。方勤悄悄問他:“段總牛逼啊,看看資料庫就能看出來這些門道?”

“這就是經驗,沒得比的。我們大學才開始學,段總叼著奶嘴的時候就被老爺子抱著上談判桌了。我們時候玩泥巴,段總時候玩錢。我們家裏吃飯父母今買菜豬肉多少錢,段總家裏吃飯父母今公司出了什麼問題。”

方勤:“……”

服氣!

電話那頭,李嘉玉遭遇了堵車好不容易終於到了機場,時間遲了,她開始狂奔。

段偉祺囑咐著:“別跑別跑,心扭著腳。”

李嘉玉掛羚話,直奔機場櫃台而去,葛飛他們肯定要換登機牌的。但她到了那裏看不到那位老人家的身影,她看了看時間,轉頭往安檢口跑。安檢的隊伍排得長長的,她一路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