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苦海,青雲子的樂園(1 / 1)

佛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生,老苦

老,是任何人無以避免的。韓愈祭十二郎文雲:“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賦過人,或攝生有術,到了七十歲八十歲,上述現象總會發生。又何況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數十年之後,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濕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發,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誰又能逃出這個老的公例?

病苦

人自呱呱墮地之日起,就與病結下不解之緣。少年的病如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潰瘍肺結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壓心髒病,由於社會競爭劇烈而致精神緊張憔慮所引起的神經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鬱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豈是藥物所能奏效的?

求不得苦

想獲得某一件東西,經濟力量達不到;想謀求某一個位置,僧多粥少謀不到。甲男愛上了乙女,乙女卻屬意於丙男。自己的誌趣是做計算機行業精英,但為了吃飯卻不得不委曲在網吧做侍應生。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穀易滿,人欲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豈不苦惱?

怨憎會苦

和愛別離苦相對的,是怨憎會苦。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麵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隨形,好像再也沒有分散的時間,這豈不是令人苦惱萬分?

愛別離苦

語雲:“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死別,或為謀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勢,與相親相愛的人生離,也將感到痛苦。然而,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總之,在佛教理論,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道教青雲門祖師—青雲子曰:“婆娑世界實在是貧道無窮歡樂的洞福地啊!”

佛祖:“貧僧了這麼多,白了啊?”。

青雲子:“你腦子有病!”

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