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來賓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這裏是≈l;學院杯-地球聯邦微型機甲格鬥大賽≈g;的比賽現場。本次大賽由凱恩製造集團、虎嘯傳媒、阿東物聯網聯合讚助。
凱恩製造,安全可靠!鮮血與雷鳴!力量與榮耀!
看視頻、看直播,用虎嘯傳媒!
買東西、購物,選擇阿東物聯網!
言歸正傳,經過上午的兩場四進二比賽,目前進入決賽的名單已經公布。他們是來自北美區耶魯大學的皮特·達蒙,今年大四,是耶魯大學機甲工程係的翹楚,已經被預定為該校的重點“神經傳感實驗室”成員,畢業後將直接進入實驗室工作。他本次的比賽機甲代號“審判”,身高1米,人形,超微型核動力驅動,功率強勁已經達到的大賽規則的上限值。與之匹配的武器是一把中歐世紀風格的雙手大劍,屬於粒子震蕩武器,劍長也是1米,可真是個大殺器啊,怪不得要用超微型核動力,常規的超納米電容之類的儲能型裝置,根本帶不動這麼大的能耗,秒秒鍾就抽幹能量了。
看看之前的戰鬥記錄,這把劍可真是凶殘啊,經曆過他的對手,機甲基本上都是四分五裂的。不管是被他磕著碰著什麼部位,那一大片就崩飛了。同時,審判機甲也非常敏捷,通過以往戰鬥的觀測,衝刺速度達到百米秒,也就是,在我們的格鬥區,他能夠在1秒鍾內就衝到你麵前。看看這戰鬥記錄,啊,過去的幾場戰鬥,大多數都是在宣布比賽後,5秒以內對手落敗。真是名副其實的奪冠熱門選手。
再看看來自我們大中華區的地球聯邦大學選手,羅滿,電子工程係,也是大四。第一次參加此類比賽,能衝到總決賽,絕對是一匹黑馬。咱們地球聯邦大學,科研實力非常雄厚,我本人也是聯邦大學畢業,可惜我讀的是現代傳媒,不然真希望自己也能夠操控機甲進行格鬥。
哈哈,不好意思跑題了,我們繼續介紹羅同學。他是該校“機甲格鬥興趣組”的成員,這個組曆史悠久,前身是“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組”,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原先的電控係統逐漸被量子技術、人工智能,直到現在的光子感應控製技術取代。機器人也逐漸從笨重的大鐵殼子,發展到了現在的鐵殼子。據最近幾年聯邦的998研究所、凱恩集團以及火星動力等等代表著最高科技水平的機構,已經著手研發的“高性能全空間超傳感戰鬥機甲”簡稱“戰甲”的科研項目,都有重大突破。目前在各大機構都屬於絕密,連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真希望能夠早日見到“戰甲”的英姿。
吭吭,我們還是繼續介紹羅同學啊。羅同學的機甲代號“醜”,身高1米,超納米電容驅動,已知的有全息投影技術,以假亂真。一把銼刀,嗯!一把粒子震蕩刀,還連接著一條鎖鏈,嚴格來講應該是鞭子,奇怪的是這個鞭子竟然也是粒子震蕩武器,真好奇羅同學是怎麼做出來的,這裏麵有很多的技術問題,比如如何避免粒子波在複雜載體環境中的能效混亂、衰減……”
“吭吭!”旁邊傳來不合時宜的聲音,你你一個搞傳媒的主持人,扯這些技術梗有什麼意思!張德帥隻能通過這種方式提醒主持人,別又跑題了,抓緊介紹正題。
“啊,羅同學的機甲控製水平,還是非常優秀的。在過往的幾場戰鬥中,往往是憑借著靈巧的身法,配合犀利的格鬥技巧,輕鬆戰勝對手。在各大虛擬網絡平台上,也有專家人士指出,醜的格鬥技巧頗有古風,能看出帶有0世紀的人體格鬥風格。真佩服羅同學的技巧,要知道近百年來,不管是軍方還是民間,都希望能夠把人體格鬥技巧引入到機甲格鬥中來。但是機器畢竟是機器,再高端的機甲仍然是機器,模仿人體格鬥並沒有取得完美成功,反而經過百年沉澱,發展出一種適合機甲的格鬥技巧,最終形成了目前主流的各大機甲格鬥流派。
不過我們的羅同學,格鬥風格也是很鮮明的,對手基本上都是頭部中招,尤其是雙眼,以及機甲雙腿被攻擊,影響了機動性,從而落敗。包括剛剛結束的第二場半決賽,羅同學同樣是采用此類手法占得了先機,然後用一招號稱“血滴子”的武器技終結了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