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她的生命中,他不過隻是一個過客而已,她壓根沒有將他放在心頭上,哪怕他這條小命是她救下的。
當然,雖然對謝元印象深刻,但是對她有感激之情,也有幾分戀慕,但是卻並沒有那種非卿不娶的感覺。
在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以後,他對男女之情就淡了許多。想要她,不過也是為了她的力量。
那無與倫比的力量。、
在深刻認識到她有多厲害之後,他第一次對當年沒有問清楚她的名字而感到後悔,這樣的力量要是能夠為他所用,那麼他還需要怕什麼?可惜,他當年雖然有點兒稀罕她,但是終究沒有付出行動。
他的行動一次次地被鬱三郎給毀了,就連最終和賢王合作的那一次,也是敗在了鬱三郎的手裏。
倉皇逃離皇宮。
他的兵馬都被拿下了。
那些兵馬,他們耗費了不少時間才練成的,本想打崇仁帝一個措手不及,可惜,行動失敗了,倒是崇仁帝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在身邊親信的掩護下,逃離了京都,一路逃回了汾陽。
隻可惜,汾陽城如今完全在趙雯的掌控之下,趙雯是鬱三郎的人。
他們被逼得躲在了山裏。
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幾分失望來。
籌劃一次活動,並不容易,他們已經失敗了好幾次,這一次的失敗,大多數人的信心都沒有了,便是他身邊僅剩的心腹也在詢問他,他們會不會成功?
他其實並不知道。
大魏的氣數似乎已經到盡頭了。大殷國卻正在崛起。
有了鬱三郎為崇仁帝教養那小皇子,小皇子將來的成就絕對不會輸給崇仁帝。
崇仁帝是個仁君,這幾年來,風調雨順,百姓們也是安居樂業。
曆經了大殷的三朝皇帝,他們估計早就遺忘了他們有些人,曾經是大魏的子民。
漸漸地,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了。
他們離開了山裏,開始接受了大殷國子民的身份。
一個又一個???????
後來,他又策劃了幾次活動,但是均無一次成功。
不說其他人,便是他自己,都快沒有心思了。
他的兒子也漸漸長大了。
兒子不願他繼續折磨自己,也在勸說他。
他還記得,兒子如此道,“爹,若是這天下不穩,你若是揭竿起義,自然無數人附和,因為他們都盼著一個賢君,百姓們並不喜歡戰亂,也不在乎自己是大魏人,還是大殷人,他們在乎的是,哪個皇帝能夠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崇仁帝如此,他的兒子青出於藍,更是如此。爹,他們都是好皇帝。”
兒子說完這一番話,他坐在房間之中想了很長時間。
他覺得兒子是對的,可是卻又始終不甘心。
想著想著,又想起了當年被困在山上的時候,那背著柴火的小女孩的身影。
還記得當年,他似乎也是不願意走這條路的。
就是因為想給那女孩子幸福才改變了主意。
隻是如今,小女孩已經夠幸福了,他的初衷卻已經改變了。
皇甫自嘲地笑了笑,笑著笑著,淚水就遍布臉頰了。
他覺得,自己似乎真的錯過了什麼,但是終究還是要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