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我什麼時候說過我要死了?!(1 / 2)

“我是一位有著重度自殘甚至有自殺傾向孩子的父親,曾經為自己的過失而感到懊惱,也在不停地奔走,想要幫助我的孩子來治療那一個看不見玄乎的心理疾病。

但是,整整三年,孩子的病情沒有任何的好轉,甚至出現了惡化的跡象。

為此,不得不把他封鎖在房間當中,我的妻子也辭去了工作,就呆在家中,隔著房門陪伴孩子。

房間當中,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亮起過燈光了。

或許,是緣分吧。

那一天我日常從書店買書回來,然後送進了孩子的房間,這幾年間孩子似乎就喜歡那些冰冷的紙張過日子。

書店的老板因為疏忽把人間失格放進了書堆當中,我也是很急著回家,沒有檢查,直接就放進孩子的房間。

難以置信的是,第二天晚上的時候,那一扇房門終於打開了。

......

起初,我對於這本書的態度是恐懼,生怕和網絡上麵說的那樣,這本書極其的致鬱。

在我孩子告訴我是這本書幫他打開那扇窗戶之後,作為一個父親,我必須知道這本書寫的到底是什麼,因為這是對我孩子的負責。

等到我前前後後反反複複看了幾遍之後,我覺得,我們都誤解了作者,誤解了趙正誠老先生。

作者,葉懷瑾,他是一個身處黑暗當中手捧光明的人,把這些光,帶給了逆光者們。

......”

帖子很長,看得出這位家長在寫這封帖子的時候,內心泛起的波瀾和海邊遭遇風暴潮的情況一樣。

似乎這樣的一封帖子,一方麵是因為寫帖子的這位用情至深,又或許是為了自己孩子而選擇購買人間失格卻自己被這本書當中的人物給吸引的家長們的助力。

隨著帖子的不斷轉發,下麵的評論也隨之越來越多。

“感謝作者,之前一直以為這本書是不好的,後來在樓主的建議下購買了,起初是用來給孩子讀的。

但是自己卻是陷了進去,讀完之後,不得不佩服這位作者的勇氣,當然,孩子的情況雖然沒有像樓主的孩子那樣好轉,至少鼓勵了我們這些作為家長的。”

“特別特別不喜歡書裏彌漫的那種頹廢,可是又可恥地在其中找到了些許共鳴。

葉懷瑾,你到底是寫給誰的?為什麼我覺得就像是寫給我的一樣啊!!!”

“當你通曉人性,便反而沒有了為人的資格。

混沌是能夠勉強活著的最佳狀態。

世人大部分都擅長偽裝自己,虛偽而又極其脆弱。

有人終日被眼見之惡侵擾,雖深信美好與善良的存在,卻無法因此忽略那些偶爾肮髒的伎倆,選擇原諒卻又動搖了信任的基石,世間本沒有什麼本善或本惡之人,隻是對心性控製能力的不同,一線之間卻成了能否用道德去詆毀他人的分割線。

獨行於世,卻不能避免受到侵擾或侵擾他人。”

類似於這些像是書評又像是感言的評論開始不斷的在這封帖子下麵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出現。

然而,徹底讓這些讀者感到瘋狂的則是這條被頂上第一條熱評的評論。

“反反複複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仍然不相信這本書是真的存在。

或許這麼說實在奇葩,但讀過之後你就會懂。

這個作家完全不依靠傳統文學教育寫作硬性規定的方式技巧,反而全篇都用最簡單直白的敘事人稱角度入手,效果卻震懾人心。

開篇就像是籠罩著一層真相般的薄膜慢慢被閱讀者撕開,再繼續下去就像墜入深淵般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