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丁越凡的天道感悟和神通(1 / 2)

第一百三十四章丁越凡的天道感悟和神通

對於殺掉坐行,丁越凡心裏沒有一絲一毫的愧疚。這麼一個吃裏扒外的鱉孫,不殺怎麼能對得起被活活淹死在大海裏的婦孺?特別是那些被父母舉著,剛從海水中探出頭來的小男孩,小女孩們,迎接他們的居然是無差別、大麵積的法術攻擊!

一個內奸的惡行有時候要比一支軍隊的危害還要巨大。

丁越凡終歸成不了視人命為草芥,冷冰冰的修行者。他的生活經曆讓他的道德觀念無法改變。隻不過在世俗界的道德觀念旁邊,又加上一個修行界的叢林道德觀念。就像一棵樹的兩個枝丫。

作為相當於金丹期的修仙者,他已經算是初級仙人了。他這個仙之異類已經決定,走自己的路。別人愛怎麼說,隨便。要來搗亂的,驅之,要來殺人的,滅之。

丁家想要盡早地把這棵移植過來的大樹養活,讓它成為參天巨木,必須要有必要的各種保障。

其中就包括以暴製暴和不斷肅清企圖腐化這棵大樹根基的蛀蟲。

丁越凡感到,自己正在走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條路上。這是因為,作為一界之主,這就是他的使命。

隻不過啊,他對於北宋張橫渠的這四句話有自己的理解。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

他的認識幾乎完全和傳統的幾種說法不同。他認為,有人說天地無心,而人就是天地之心。人對天地的認識,也就是說人對自然界的認識就是天地之心,這十分可笑。

天地無心,但是天道有心。

天道可以感悟,這就讓他這個界主有了神通。

他的神通通過對天道的感悟獲得,他渴望獲得更多,更大的神通,這樣才能保護這個界麵,保護丁家這個新興的家族。

還有人說,周易中提到的天地人三才宇宙模式才是體現了天地之心,而人在其中,構成了天地之心的具現。這樣一來,還是回到了天地無心的論調上來了。

這樣做出的結論其實是為人類社會製定了一個道德、律法等社會秩序的規範基礎。

張橫渠的本意其實就在於此。

可是,這和天地之道,和天道何幹?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

丁越凡對這一句尤其反感。

我命由我不由天,何況你一個凡人張載?

所以,在丁家,除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沒有人可以剝奪他人的生命和各種生存的權利和修行的權利。

所以啊,不需要任何人為生民立命。丁越凡這個一界之主也不行。

所謂的為生民立命,有了約定俗成的規矩就可以了。這個修士們自己製定的規矩就是天。表麵上在為丁越凡負責,歸根結底是為他們自己負責。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

丁越凡尤其厭惡這句話。他同意老子的觀點。一片樹林,隻能是參差不齊的,這才是天道。如果每一棵樹都是同一種模樣,同一種高度,同一種直徑,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而聖人實際上在做的就是這樣毫無意義的事情。他們也根本做不到。

莊子所謂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其實說的不是殺掉聖人,而是譴責了聖人一心要泯滅人類的真性情。所以才造就了許多大盜。

這裏說的大盜,不單單是那種殺人越貨的強盜,還包括盜取民心、曲解民意、甚至強奸jian民意的上位者。也包括盜取他人成果,雀占鳩巢的奸jian徒!等等盜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