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決議(2 / 2)

“聖上,臣的家鄉就在臨安府,頗為熟悉臨安府地貌民情,臨安府的農時就由臣來負責吧?”

正德帝眉毛高高挑起:“你若是去了臨安府,你這農部少司農那可真的當的輕鬆,你走了,農部的事讓誰來辦?難道農部就剩日曆的可做,沒有別的事了?”

“聖上,農部不同於其它部門,臣以為臣以為若想讓農事更上一層樓,光靠坐在農部的議事廳裏是空想不出來的。

不去親眼去探查農事,怎麼會知道農事上的不足?連不足之處在哪都不知道,又倘談何改進。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農事需要實踐。

臣以為農部官員應當深入民間,向老農學習經驗,並加以改進,這才是農部官員該做的事。”

滿朝文武皆靜,農部先前的官員們更是大氣都不敢出。

石國公嘿嘿的笑了:“聖上,臣覺得杜青,哦不,是杜大人,的有道理,就打比方這石磨吧,要不是杜家村,臣打賭,工部的那群吃幹飯的,再給他個一百年她都不知道會造石磨來造福百姓。

因為他們拿著俸祿,壓根就不缺麵粉吃,又怎麼會想辦法讓麵粉磨得更快呢?

臣有生之年倒是有福氣,竟然有饅頭這麼柔軟勁道香甜可口的吃食,關鍵它還頂飽,有了石磨,臣更是敢放開肚子吃,不怕嚇人們忙不過來。

還有,咱們邊關的將士們,以後可以吃饅頭頂饑餓嘍!”

石國公一番話,又把工部的一群人的臉通紅。

杜青羽:“聖上,其實臣還發現有很多可以吃的,隻是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得到廣泛種植。

臣今年偶然在山裏發現一植物,長相與曾經看過的某一本遊記上的番邦農作物頗為相似。

此物名為紅薯,地表上長得是普通莖葉,山裏的人經常會把它當豬草,割了它的葉子喂豬吃,誰承想,葉子下麵,連著莖被埋土裏的竟是碩大的根莖——”

杜青羽著,用手比劃了一下。

“村裏的孩子,他認識的一獵戶曾經親眼看見野豬用鼻子拱開泥土,尋了此物的根莖來吃。

豬都能吃它飽腹,那麼大的根莖,人為何吃不得?

臣嚐了那東西一口,清甜可口,現在活的好好的,可見是如一些蘑菇、辣椒一般毒不死饒。

由此,臣不得不可惜,這麼好的食物,卻深埋底下無人知,還被人稱為豬草。這個世上不知道還有多少可以吃的,也許等著我們發掘。”

何蘊之:“聖上,臣願意走遍九州為九州百姓尋得飽腹之法。”

正德帝終是歎了口氣:“你們何時出發?”

杜青羽:“越快越好,趁著現在還沒有下雪,可以先去臨安府,臨安府在中原最南部,可以先從臨安府開始,大夏地大物博,定有很多隱藏的寶藏等著我們發掘。”

正德帝長歎:“罷了罷了,好,要走就走吧,杜青羽你倒是正好回家過年了,隻是可憐了真的景安皇子、文惠皇孫、何蘊之三個孩子,大冬的陪著你跑,連個年都不能再在京城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