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回:除夕夜眾戶團聚,小畫冊襲擾安寧(1 / 3)

除夕夜,魯東濟南府。街上的煙火很是絢爛,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

一年當中最愉快的幾日已至,陳家堡上下其樂融融。飯堂之上,鮮果糕點,珍饈美酒,應有盡有。家宴之上,陳家老小都已聚齊,除了陳義群及家眷,遠在晉南的陳義頗、晉中的陳義碩也攜其妻小共聚陳家堡,這二人皆為陳義群的堂兄弟,隻是父母早亡,故每逢年過節時都會來陳家堡中與家族中最年長者陳母請安並與之一同過節。

除此,陳家堡中的要員:浙南神駒鏢局的掌櫃林季、潯陽張家票號的掌櫃張昶都攜妻小與陳家人共賀新春——這兩人都是幼時被陳家老堡主即陳義群之父陳忠壽所收養,因其父母與陳忠壽為江湖好友,卻在江湖之爭中亡故,故陳忠壽收二人為義子。二人逢年過節之時自然就到陳家堡之中拜會。

陳仁嵩在酒桌上一一為長輩們敬酒,長輩們也稱讚陳仁嵩年少有為,自然也盛讚陳義群虎父無犬子,膝下二子皆是棟梁之才。老夫人想起幾日前收到的家書,道:“這仁海信中所言,春節皇上是準假的……也不知是幾日能會到家中……”陳義群夫人楊氏,道:“想來也快吧,除夕過年時,宮中事宜想來也多,恐得初一之後皇上才能準假。”

酒桌的氣氛遲鈍了一會兒,陳仁玲帶著親朋中年齡小的孩子從院子裏跑到飯堂之中,抓了些糖果,對陳義群道:“父親,我想放煙花——”

陳義群道:“這煙花不好放,掌握不好會燒傷手的。”

陳仁玲撅起嘴,道:“叔叔伯伯,你們可要評評理,這除夕有哪家是不放煙花的?往年我都是看別人放的,今年都長大了,還不能自己放嗎?那白長大了——”

眾人皆大笑,楊氏道:“你父親不讓你放,你就讓叔叔伯伯們做主?”

陳仁玲道:“若是叔叔伯伯隻顧著笑,我便求老祖宗去——”說罷跑到陳母身旁依偎在陳母旁。

陳義頗道:“仁玲是真機靈,哥,不如找兩個小廝陪同,去後院的街上放上一會兒?”

陳母將陳仁玲攬入懷裏,道:“不可不可,逾是這般熱鬧的時節,街上逾是繁雜,說不定會有些牙子,這些牙子最喜在此時拐賣小孩。”

陳仁玲一時之間也無話了,隻在嘟著嘴。陳仁嵩見狀道:“祖母,不如我陪妹妹攜其他叔伯的孩子一同去後院放煙花,除夕之時長輩們在此談天,我們小輩 也需有我們的玩法不是?”

陳母聽後便點頭,道:“有仁嵩陪著,自然是相安無事。可仁嵩,還有你們這些大的孩子,可不得由著他們小的性子胡來——”

陳仁嵩道:“孫兒謹記——”

說罷,陳仁嵩邀約著眼前的孩子一同出了飯堂,幾個小廝隨後跟著,一行人出了後門。

飯堂上的交談之聲又起,一個嬤嬤跑進飯堂,滿麵歡喜道:“老爺太太們,老祖宗......少爺……回來了——”

眾人皆大喜,少時一個小廝引著陳仁海到了飯堂。陳仁海立馬跪地道:“父親、母親、祖母、叔叔伯伯,嬸嬸伯母。陳仁海給諸位請安了——”

其母立馬扶起了他,楊氏與陳母的淚如泉湧,陳仁海立馬道:“母親、祖母……今日仁海歸家與長輩們共聚天倫,吃一餐年夜飯,還請母親、祖母勿要啼哭了。”說罷,陳仁海分別安撫來了兩人。

陳義群道:“仁海,你於家書之中不是說聖上準你在春節時回家探親,怎會除夕夜你便到了家中?”

陳仁海落座到席間,道:“皇上年前特詔孩兒,說宮中春節大內各部事宜由七位同僚負責,讓孩兒提前四日歸家,又賞孩兒禦馬一匹,讓孩兒得以四日之內便可歸家過年。不過皇上讓孩兒十五之後便需啟程回京。”

林季道:“想來皇上是為了仁海能歸家過個好年,用心良苦啊……”

家宴上的談天聲再起,眾人紛紛詢問陳仁海京城中的趣事與大內中的事宜。陳仁海自然將大體的事情都告知了在座的長輩親戚們,隻不過都是報喜而不報憂——陳仁海自然明白那些不了了之的事情定然不能與陳家的任何一人說。有的事情隻能自己在心裏消化,就算消化不了,也不可再將它告知其他人。

街道的煙花很絢爛,陳仁嵩帶領著這些小孩子們點燃了引線,孩子們看著焰火歡笑。後門打開了,陳仁海望著眼前的一切,靠著牆微笑起來。陳仁嵩轉頭見到了他,立馬放下了即將去點的煙花。陳仁玲看到陳仁海,立馬跑過去抓著陳仁海的袖口笑道:“大哥回來了——”

孩子們皆圍了過來,他們每年都來此,自然知曉陳仁海。一群人簇擁著陳仁海讓他放最大的爆竹。陳仁海笑著搖搖頭,陳仁玲便隻纏著他讓他放,道:“大哥都是大內統領了,怎麼還這麼膽小?”

陳仁海笑著捏了她的臉蛋,道:“好好好——大哥放給大家看——”

歡笑聲,鞭炮聲;紅燈籠,白煙火。這繁華的街市,熱鬧的家宴,一切都是除夕夜該有的樣子。守歲的習俗自然有不少人遵從,除了陳母上了年紀不能熬夜外,陳家堡中的長輩們皆還在會客室中喝茶談天。小輩們在陳仁嵩所住的房當中玩樂:陳仁嵩與林家的二子輪流下棋;陳義頗的小兒子陳仁清、陳義碩的長子陳仁勇,二女兒陳仁庭與陳仁海圍坐在一起談天;陳仁玲則與張昶的大女兒張霖、小兒子張泉鬧得滿屋子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