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作文評比(1 / 2)

不知不覺當中,一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而於大明也將交上來的十多篇作文全部看完了。他雖然沒有對這些作文的結構和立意等方麵進行詳細分析,但在直觀的感覺之中,孩子們的作文整體上還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豐小凡的作文,感覺通篇的結構很有新意,語句也較為流暢。而韓向誌的作文則感覺通篇有點缺少新意。胡春霞的作文又太注重詞語的運用,在結構和立意上沒有拿出一個讓人感覺認可的方法。

此時的他,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摸了摸頭,又把這些作文仔細地整理了一下,放到了自己辦公桌的抽屜之中。也好等待著組長下課回來,再商量一下如何開始對這些文章進行評比。

很快,室外下課的鈴聲就響了起來。不一會孫海寧也拿著自己的授課材料返回了辦公室。見組長回來,於大明趕緊一邊從自己的抽屜中往外拿作文,一邊說:“組長,孩子們把作文都交上來了,你看看咱們怎麼辦啊?”

“是嗎?那趕緊給他們評一下吧,這是咱們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一定得好好看看。”,孫海寧也有點興奮。

“可咱們怎麼評比才好啊?”,於大明看著孫海寧問到。

“第一次評比,咱們一起好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也好掌握一個評比方法,為後麵的比賽打個基礎。”,孫海寧肯定地說。

“嗯,你這個主意好,要不怕大家在評比的把握上會有出入。再說一起交流一下,也有利於回頭跟孩子講評,把好的方麵,還有不足的地方都給他說說,這樣他們才能有提高。”於大明一邊點頭,一邊本能地講著自己的想法。

聽於大明這樣說,孫海寧一停頓,又說:“那咱們下午湊一起看看吧,你也跟他們幾個人說一下,最後兩節課的時間,咱們就在辦公室給他們評一下,出來結果後,我也好跟教務處把咱們組織的情況反饋一下。”

下午第三節課的時候,整個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全部聚在了辦公室裏。對於大明牽頭組織的這次作文比賽,每個人都充滿了好奇心。大家也都想知道,孩子們到底會交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

組長孫海寧把手中的作文衝大家擺了擺,環視了一下大家後,他說:“大明老師在所教班級組織的這次作文比賽,是咱們學校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所以就想著這第一次評比,咱們還是一起來,也好為以後的比賽評比打個基礎,確定一個評比思路。同時大家對孩子們的作文那些地方寫的較好,又存在那些問題,也盡可能全部都提出來,回頭咱們在教學的時候也能給所有學生講一下,相信這也是提升咱們語文教學的一個好的方法。”

聽組長這樣講,大家都本能地點點頭。而孫海寧在講完後,就讓於大明開始讀第一篇作文。於大明在讀這些作文的順序上,之前也動了腦筋,他根據自己的感覺,決定先讀韓向誌的,再讀胡春霞的,第三個就讀豐小凡的。之所以選擇這個順序,是他覺著作文的好壞,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有一個對比。如果第一個就讀豐小凡的,可能大家也不會有太多的驚奇,而有了豐小凡作文的第一感受,再讀其他人的,就有可能會覺著寫的不好,這樣會降低大家對自己班級孩子們作文水平的整體評價。

正是抱著這種心態,於大明先把韓向誌的作文拿了起來。韓向誌的作文題目是《我與小說的約定》,一聽於大明讀出題目,在聽的老師們內心本能地就想到,這是一篇關於讀書與寫作關係的文章。

韓向誌也確實是在文中通過自己在閱讀中發生的故事,把自己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體會表達了出來。聽完整篇作文後,有幾位老師點了點頭,但也有老師沒有什麼表情變化。

孫海寧瞅了大家一下,說:“那位老師先談談自己的看法啊?”

隻見大家相互看了看,並沒有人開口。孫海寧見狀笑了,“第一篇作文,大家不知如何開始啊,那還是我先來說吧。”

見組長這麼說,所有老師全部點頭,一致說:“組長是應該給我們開個頭,要不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啊!”

孫海寧笑著用手點點大家後,他站了起來,“這位同學的這篇作文,我感覺還是不錯的,通篇立意較為積極,把他們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這一基本立意很充分地表達了出來。但文章在結構還有表述上,有點缺少新意,感覺較為普通,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在教學中還是應該在這些方麵多下下功夫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