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香火之道(1 / 2)

“香煙沉沉,神必降臨,香煙嫋起,神通萬裏。

在傳統觀念裏,當我們遇到一些難解的問題,或是想獲得吉祥好運氣的時候,通常都會到寺廟燒香,祈求保佑。

“燒香”是流傳幾千年的祭祀習俗。

逢年過節燒香,有事相求燒香,黴運連連更要燒香,燒高香。

我們的老祖宗甚至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投機取巧之人。

“斷了香火”,那更是封建時代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

哪怕時代發展到今天,也同樣用“香火旺”來衡量一座廟宇的業績水平。

香火為什麼如此受到重視?

不止咱們國人,其實世界各國都有焚香祭祀的傳統。

古埃及人從阿拉伯和索馬裏沿海引進香料樹,把香當做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用品。

巴比倫人在祈禱和占卜時焚香,一些祭壇專供奉香之用。

從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就焚燒木頭和樹脂,以供奉神明和祛除惡魔。

羅馬人先是焚燒香木,後來引進了香。

就連今天過生日許願吹蠟燭的傳統,也是從國外傳來的焚香的一種。

生日蛋糕,最初是古希臘人供奉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斯在祭壇上的貢品,他們相信蠟燭具有神秘的力量,點蠟燭後許願,願望能隨著煙傳達到天空。

西方的古老習俗和我們中國的文化在燒香上竟然出奇的雷同!

並且好像都是文明古國流傳下來的燒香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裏,認為:

“燒”通“捎”,“香”通“信”。

香能連接天地,是溝通另一個世界的媒介,香火就像通訊工具,傳達心願給鬼神。

鬼神獲取能量和凡人不同,人吃飯菜,他們則主要吃香火。

所以無論拜神拜佛,還是拜祖宗祭祀孤魂野鬼,最重要的步驟都少不了燒香和紙錢。

佛教無論是法會開頭,還是經文開篇,都有一段《爐香讚》來表達敬意,“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

《華嚴經》中有經句“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道教裏同樣“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亦有《受持諸品咒》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的說法。

燒香既然如此重要,必然也會有很多講究的規矩,老道我挑九大條最重要的給你講講:

一、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二、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跪拜。

三、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佛的肩膀,踩了就是不敬)

四、不要用手指點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

五、有人點香,為試聞香味,將香拿至鼻孔一聞,再插到香爐內。先聞香再供佛,是相當不敬的,造了盜佛香罪。凡香經鼻聞之後,不可再供佛。

六、因香多火勢大而不能熄滅時,應分成小把,不可用嘴巴吹。

七、不能跨過跪拜的蒲團。

八、插香時用左手拿香插入香爐,插入後已經供養給神佛的香火不可再拔出,否則大不敬。

九、供養給神佛之物應是殊勝之物,不可隨意使用劣質物品。劣質的香一般隻適合在路邊點,給過路的好兄弟使用,避免因為供太好被他們跟上。

其實還有最後一點,非常重要,要心存敬意,心誠則靈。”

聽完了老神棍的知識科普,周平心中不禁暗歎,果然隔行如隔山。

這時,老神棍跑出門去,從外麵拖進一個紙箱子,小心從裏麵拿出一根他親手搓揉出來,還沒晾幹蒸發掉水分,此刻像麵條一樣軟趴趴的香,像是邀功說道:“周老弟來看,這就是老道我研究了十幾天才成功,當然了,這還沒有晾幹,晾幹之後就是成品了。”

周平這下是真吃驚了:“老神棍,你是說這條軟趴趴像灰色大蚯蚓一樣的香,就是你說的那個非常牛x的《善惡四十八香譜》?”

“老神棍你真的會製作《善惡四十八香譜》?那豈不是能隨意改變氣運,隨隨便便就能中幾個億的彩票,那老神棍你這個億萬富翁還用得著出來擺攤算命,跑來跟我混?”

周平目光有些不信和狐疑。

“俗,俗不可耐的俗。”老神棍目露鄙夷。

“在你們這些俗人眼裏,隻知道一身銅臭味,沒有一點淡泊名利、詩和遠方。”

周平直接就嗬嗬了,剛才不知道誰忽悠一個風塵女子,要人家的肉……額,功德錢。

“既然老神棍你的節操這麼高,那不如把你的存款都接濟給我這個俗人吧,而且以後賺了錢也不用分紅了,工資也不用給多,一天隻用發五個白麵饅頭,一盤咱們自己醃製的醬菜,餓不死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