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太宗贈冬瓜(1 / 2)

這個故事開始時是非常正經的:

此單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華夷圖上看,下最為頭,真是奇勝之方。今卻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龍集貞觀。此時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且不他駕前有安邦定國的英豪,與那創業爭疆的傑士。

卻長安城外涇河岸邊,有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喚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一日,在長安城裏,倆人上了趟館子,喝了酒後就順涇河岸邊,慢慢往家回。就要分道的時候,張稍道:“李兄嗬,途中保重!上山仔細有老虎。”

李定聞言,很不高興:“我若遇虎遭害,你必掉江裏頭淹死!”

張稍:“放心吧,那不能夠。”

李定道:“有不測風雲。你怎麼就保得無事?”

張稍道:“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裏的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條大鯉魚,他給我秘訣。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你看,我不是盆滿瓢滿的嘛?明日再去撈!”

這正是路上話,隔牆有耳。原來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就向龍王打了報告:“禍事了,禍事了!”

龍王問:“有甚禍事?”

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邊,隻聽見漁翁: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個賣卦先生,算得最準。他每日送他鯉魚一尾,他就袖傳一課,教他百下百著。若依此等算準,卻不將我們水族盡情打了?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輔助大王威力?”

龍王甚怒,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誅滅這賣卦的。

旁邊閃過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一齊啟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大王此去,必有雲從,必有雨助,恐驚了長安黎庶,上見責。大王隱顯莫測,變化無方,但隻變個書生,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輩,容加誅滅不遲;若無此輩,可不是妄害他人也?”

龍王依奏,真是變了個穿著白衣服的帥哥。自己也知道自己帥啊,扯著大步子就上了長安城西門大街上。隻見一簇人,擠擠雜雜,鬧鬧哄哄,內有高談闊論的道:“屬龍的本命,屬虎的相衝。寅辰巳亥,雖稱合局,但隻怕的是日犯歲君。”龍王聞言,情知是那賣卜之處,走上前,分開眾人,望裏觀看,隻見招牌寫著:神課先生袁守誠。

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監台正先生袁罡的叔父。龍王入門來,與先生相見。禮畢,請龍上坐,童子獻茶。

先生問:“大官人來問什麼呢?”

龍王:“請您告訴我明氣怎麼樣。”

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明日有雨。”

龍王一聽心裏很樂:他以為自己是氣預報員哪?跟我老龍拚生意?

“那明啥時候有雨,下多少雨啊?”

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強板著臉:“明如果真像先生的,我定有重謝。要是胡的話,我可是來砸招牌的。”

先生也笑了:“那當然了。”

結果,老龍王剛到家,就聽見使傳旨:“明下雨。”旨意上時辰數目,與那先生判斷者毫發不差,龍王當然不甘心了,太沒麵子了,於是問計。從東海敖廣那邊推薦過來的狗頭軍師偏偏出餿主意:“下雨的時候啊,您老遲個到,少下點,不是照樣砸他的招牌嗎?”

老龍耳朵根子軟,就聽了。

至次日,點劄風伯、雷公、雲童、電母,直至長安城九霄空上。然後,老龍遲到了,還少下了一點雨,想著大家都不知道來著。等下了班就找袁先生的麻煩,進門就劈了人家的金子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