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古以來,國家的傳統都是重農輕商,這要是大開港口,鼓勵商人貿易,沒有人種植良田,我們國家每年的賦稅怕是……”
群臣愣了一下,宰相房玄齡第一個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一臉疑惑的說道:”雖然天降至寶和糧食,但這些糧食隻怕難以補農民變成商人的虧空。”
聽著房玄齡的想法,李世民微微點頭。
自商周以來,國家一直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所以農民的地位非常高,而投機倒耙的商人反而地位最低。一係列的措施,都是為了就是能讓子民們都從事農業,所提供的糧食,能夠供給整個國家的人口。
這樣不是不好,但國家真正想要發展起來,就必須依靠商業,依賴商人,互通有無,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
而且……有屬性點,他還怕天下的糧食不夠嗎?
“房愛卿擔心的有點多慮了,自朕登基以來,天賜至寶,天降糧食,正是應證了朕是真龍天子的事情,這些糧食和錢財已經足夠大唐初步的發展。雖然商人多了,但是廣開港口之後,我國的絲綢等物,便能從港口遠渡出去,從而賺取更多的銀兩,充實和壯大朕的國家。”
“另外,商人口袋裏麵有錢了,農民手裏才能有錢,才敢種植更多的良田,生產更多的子嗣,形成良好的循環。“
李世民淡淡的開口。
每一句話都說的百官們無比認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對了,房愛卿所說的,也提醒朕了。房愛卿,你和杜愛卿速去商討一下,修煉各大小城官路的事情,唯有打通各地要道官路,讓民眾們互通有無,才能更加促進當地的發展。”
李世民忽然開口道,“至於修路的錢,就從國庫裏出。”
要想富,先修路,身為21世紀宅男的李世民,太清楚這簡簡單單六個字的威力了。
修了官路,不僅能夠讓城市和農民們的溝通更加緊密,更能夠讓農民們手裏有了餘錢,買更多的東西,從而促進商業的發展。
“是,陛下!”
房玄齡聞言,先是一愣,想到了其中的關鍵,再是眼前一亮,“陛下真乃神人也,一上來就解決了國家的很多症結之所在!”
一旁的杜如晦聽著,也是感同身受的點了點頭:“這麼好的提議,臣怎麼就沒想到呢?”
他們一直想要解決農民的問題,讓農民有錢,大修官路這個想法,不僅讓官路暢通,互通有無,更能夠讓老百姓手上有錢,當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看著兩位忠臣如此激動,百官麵麵相覷,細細琢磨其中症結。
當下,一個個目光也是閃亮了起來。
頓時,他們看待這位剛剛登基的唐皇,眼神變得不同了,其中夾雜著濃濃的佩服欽佩之色。
如果說剛剛的臣服,隻是迫於李世民的龍威,但現在,他們是真的被李世民的才能所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