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國向著劉稚就拜:“末將願遵世子將領,如有違心,天誅地滅。”

武安國歸降,既是無奈,也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身後士兵大部分是中山國人,怎麼會跟著他反中山國世子?二來顏良勇猛,自持勇力的武安國竟被走馬活擒,讓武安國服氣,三來,劉稚這個世子竟然主動扶起自己這個敗軍之將,親自安撫,楊結已死,不可複生,楊結活著也是中山國相,自己向中山世子投誠也不算丟人。

武安國降了。

武安國一降,步兵營再起不了風浪,劉稚命武安國率兵進駐無極三裏之外,防止不測。

武安國道:“世子,末將願去說服國相舊部。”

武安國出麵說服楊結舊部?好主意。

武安國第一個說服的就是前騎兵營統領——邢道榮。

劉稚看到邢道榮一瘸一點的走出來,劉稚就知道大勢已定。

邢道榮來到劉稚麵前,撩衣襟跪倒:“末將邢道榮願降,願為世子馬前卒,如違誓言五雷轟頂。”

古人對誓言看得極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所以輕易不敢發誓,隻要發誓就會言出必行,尤其是這些個武將,更是將誓言看成諾言。有道是:人無信而不立!為什麼呂布那麼大的本事,會被人看不起,就是因為沒有信用。

將武安國與邢道榮收歸門下,不僅僅是實力大增,對於收服整個中山國官員,意義重大。

楊結已死,楊結所屬勢力屬於樹倒猢猻散,自己若能及時將這些人收到門下,一來對自己掌控中山國意義重大,二來,會讓楊結的殘餘勢力沒有發展的空間。

武安國和邢道榮同時出麵遊說那些楊結的手下,很快,這些人集體倒戈,向穆王稱臣。

重掌中山大權,穆王大喜,封世子劉稚為國相、大將軍,總掌中山國軍政大權。

中山國的權力之爭告一段落,穆王上書天子,自然將楊結說成萬惡不赦之輩,很快,靈帝的詔書就到了。

靈帝還是很在意穆王這位宗親,很是表揚了穆王一番,自此,中山國徹底平靜。

中山國平靜了,劉稚可不平靜,什麼原因?

要說治理軍隊,劉稚有顏良、武安國、邢道榮、廖化相助,幾萬兵馬玩的如魚得水,但是政務這一塊,劉稚卻一竅不通,尤其是財務,劉稚看那些數字就跟天書相仿。

這天,劉稚正頭疼,忽然有人來報:“啟稟世子,甄氏大小姐、三小姐求見。”

劉稚愣了愣,這陣子忙中山國的事情,都把這兩位美人給忘了,要不是她們相助,自己連無極大門都進不來,該死!這是來找自己算賬的吧?

劉稚眼珠轉轉,向典韋一招手,低聲說了幾句,典韋連連點頭。

甄道正等得不耐煩,就看典韋龍行虎步的走出來,來到近前典韋行一禮:“兩位小姐安好,世子有恙,無法親自出來迎接兩位大小姐,請大小姐海涵。”

本來甄道氣鼓鼓的,聽典韋這樣一說,小姑娘立即緊張起來:“世子怎麼啦?”

甄薑忙道:“三妹,這裏不是講話之所,還是到裏麵去說。”

“嗯,快走。”甄道撒腿就往禮袍,什麼大家閨秀的禮節也沒有了,看得典韋就眼暈。

甄薑道:“典將軍,家妹自幼頑皮慣了,請將軍莫怪。”一指旁邊一青年,“將軍,這位是世子舊友,聞聽世子撥亂反正,特來賀喜。”

典韋上下打量一下這位青年,果然好相貌。

青年抱拳拱手:“河北張郃見過典將軍。”

“啊!你就是張郃!世子講過,錯非是你相助,世子根本逃不出中山國,典韋多謝將軍相助。”

甄氏女到來,裝病也就裝了,但是,張郃到來,劉稚可不能在這樣裝。

一咬牙一橫心,劉稚晃晃蕩蕩就站起來:“來人,扶著本世子除外迎接張郃將軍。”

劉稚迎接張郃,不僅僅是看重張郃的才華,還有因為張郃助自己逃離中山國,當日要不是張和出現,自己根本就逃不出去,這個人情必須得還。

而且,劉稚對張郃報以希望,張郃可不是一直追隨冀州牧韓馥,張郃當初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既然張郃能先棄韓馥再棄袁紹,最後追隨曹操,為什麼張郃不能成為自己的大將?

看到劉稚臉色蒼白,連走路都要被人攙扶,別說甄氏女嚇一跳,就連典韋明知道是假的,也不禁心驚肉跳,這悍將摸著腦袋心想:世子怎麼扮得這樣像。

“世子。”甄道大叫一聲就衝過去,大大的眼睛中滿是淚水,“世子你怎麼啦?怎麼會病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