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斬兗州刺史劉岱,兗州震動。
這時東郡太守曹操的部下陳宮勸說兗州治中、別駕等迎曹操入主兗州,與曹操素相友善的濟北相鮑信也極力推薦曹操。
於是兗治中萬潛與鮑信親至東郡迎接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進入兗州後,立即與鮑信聯軍堵擊青州黃巾於壽張東郊,兩軍展開激戰,黃巾軍久經戰陣,兵皆精悍,陣斬鮑信。
曹操身先士率,激勵將士,經過晝夜激戰,終於將青州黃巾趕出奉張。俘獲降卒三十餘萬,男女口百餘萬,隨即挑選青州黃巾之精銳者,組成一支軍隊,號青州兵,從此,曹操實力大為增強。
聞知劉岱戰死,曹操欲頂替劉岱為袞州牧,董卓大為不爽,立即上奏獻帝,以京兆尹金尚為兗州刺史。
曹操得到消息,在途中伏擊金尚,金尚逃奔袁術。曹操雖然沒有朝廷正式的封印,但是至此成為真正的袞州牧。
而董卓在長安,威福更盛,盜用天子車服,並命尚書以下眾官有子皆至其相府稟報。又以其弟董文為左將軍,從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皆典兵事。大封其宗族,董氏繈褓中嬰兒皆得封,男皆封侯,女為邑君。於長安築郿塢,高、厚各七丈,其中積穀可用三十年。
董卓又殘暴好殺,諸將稍有言語差失,立即處死,又以叛逆之名,大殺關中舊族。其倒行逆施引起朝臣強烈不滿。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碗、尚書楊瓚等密謀殺掉董卓,董卓自知為人所怨,出入常以驍勇過人的中郎將呂布作護衛。讓眾人無法下手。
這一日,劉稚正在府中與甄薑甄脫閑聊,二女一邊將財物之事交與男人聽,這時,董卓進來彙報:“主公,外麵來人,自稱是司徒派來的信使,求見主公。”
王允的信使?
劉稚想了一下,就明白王允何意。
“叫他進來。”
“諾。”
不多時,典韋帶進來一名壯碩青年,來到劉稚近前行大禮:“小人王安,拜見使君大人。”
劉稚道:“王司徒遣你來何事?”
王安道:“司徒大人命小人帶來書信一封,請使君大人過目。”
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雙手呈上,典韋上前接過遞與劉稚。
劉稚取出書信仔細觀瞧,與自己想的一般無二,王允邀請自己聯手誅殺董卓。
誅殺董卓之事,劉稚很希望做,但是,卻不願意跟王允聯手。
曆史上作為誅殺董卓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王允有些飄飄然起來,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
每當群臣集會,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權宜之計,而是正襟危坐,麵無和悅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崇和擁護他了。
王允在如何安排和處理他的舊部時,反複無常,態度極不慎重,而這正是王允最後走向滅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這樣一個人,劉稚不想和他聯手,隻怕聯手誅殺董卓之後,對手就變成王允。
最主要的:劉稚不想居於廟堂,至少這個時候不想,劉稚比不得曹操和袁紹,門生故吏一大堆,自己充其量認識一個伏安,加上一個蔡邕。
隻憑這兩人能讓自己在廟堂之上立足?誅殺董卓之後,王允會把持朝綱,自己要麼做順臣,要麼再跟王允鬥一場,就不如現在坐山觀虎鬥。
就算要對董卓動手,也要有獻帝的詔書,否則就成了給他人做嫁衣裳,不要以為廟堂之爭很簡單,輸的人會連家中三尺童子都搭上性命,廟堂之戰,一點不比戰場廝殺簡單。
劉稚看罷書信,隨手放在桌案上,“茲事重大,非一封書信可以說明,你回去稟告司徒大人:劉稚空有鋤奸之誌,奈何時機不至。”
王安道:“諾,小人一定把使君之眼原封不動的告知司徒大人。”
王允得到回稟,不禁手縷胡須沉吟不語,良久歎道:“鋤奸還得依靠自己啊。”
門一響,一個少女托著一個盤子進來,隻見她烏雲巧挽,娥眉細長,一點朱唇,兩行碎玉,麵如梨花,止步輕盈,柳腰花體,秋波送情,衣飛彩鳳,環佩玲瓏。
少女托著盤子來到王允近前,朱唇輕起:“老爺,請用茶。”
王允微微點頭,“貂蟬,你且坐下,老夫有事要與你講。”
“諾。”
王允揮手名其他人退下,緊閉房門,貂蟬就有些懷疑。
待貂蟬坐下,王允叩頭便拜。貂蟬驚伏於地:“大人何故如此?”
王允道:“你可憐漢天下生靈!”言罷,淚如泉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