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最後還是走了老路,說明他沒有聽取自己的意見,與幽州氏族和劉虞的手下沒有能達成諒解,鬧得很僵,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一幕,自己現在插一手怎麼處理?於情於理自己都要幫公孫瓚,但是,怎麼幫?幫助公孫瓚將這些人全宰了?殺人容易,以自己現在幾十萬人馬,殺死公孫瓚的對手很輕鬆,但,怎麼收拾殘局?難不成將幽州的百姓全殺了不成?
在沒有想出怎麼處理之前,劉稚不想讓公孫寶月知道,否則,這美人哭哭啼啼的來找自己,豈不會讓自己頭疼之至?
郭嘉與龐統已經在書房等候,見劉稚進來,二人急忙起身相迎:“拜見主公。”
劉稚一揮手:“坐下講話,情況你二人也知道的差不多,談談爾等的意見吧。”
龐統道:“主公,擊敗叛軍很容易,麻煩在於擊敗叛軍之後的事情。”
郭嘉點頭認同。這也是令劉稚頭疼的地方,除非自己接手幽州,否則,戰勝這些人之後,公孫瓚很可能將這些人全部殺掉,如果殺人就能解決問題,還用頭疼嗎?把人都殺絕了,還搶來地盤何用?
龐統接著道:“主公,臣以為,現在應該快速介入幽州之戰,先將公孫將軍救出來,主公與幽州氏族、劉虞舊部達成和解,如果達不成和解,隻有兩條路:殺,或者退。為今,首先要把公孫將軍救出來。”
郭嘉道:“主公,士元的分析很全麵,也很實際,請主公下令將公孫將軍救出來再談其他的事情。”
劉稚想了一陣,終於點頭,“胡車兒,傳令徐晃將公孫將軍救回無極。”
計議已定,劉稚回身回內院,見到公孫寶月的房間還亮著燈,劉稚就遲疑了一下,思索是不是去公孫寶月的房間,再看馬雲祿的房間,紅燭迷離,馬雲祿初識夫妻之妙,自己若今晚不歸,隻怕會讓這美人心中生出怨恨,還是先去馬雲祿房間吧。
房中,彌漫著屬於馬雲祿的芳香,馬雲祿縮在錦被之中,枕間隻留下烏黑的如雲秀發,劉稚鬱悶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好起來,有道是: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青天無雲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婉轉一夜啼到明,美人嬌嗔逐客歸。
再說胡車兒拿了劉稚將令,星夜兼程趕到徐晃大營,早就在厲兵秣馬的徐晃得報,立即升帳派兵,兵發易京。
公孫瓚逃到易京,為防意外,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隻與妻妾住在裏麵,又囤積糧穀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
徐晃得報,就不禁眉頭一皺,心說:枉公孫瓚老大的名聲,怎麼這樣不堪一擊?戰敗就戰敗,聚集舊部與敵再次開戰就是,這般閉關自守,豈不是坐以待斃?
劉稚的將領很明確——先救公孫瓚。
公孫瓚是誰?別的不說,公孫瓚可是劉稚正妃之一公孫寶月的親爹,徐晃明白劉稚這道命令的含義,如果讓鮮於輔等人把公孫瓚宰了,與劉稚麵子也不好看,終歸公孫瓚是劉稚的嶽父,真讓他們把公孫瓚宰了,就沒法收場。
徐晃一聲令下:兵發易京。
公孫瓚退守易京,以易水為憑抵擋聯軍,在易水河畔開置屯田,聯軍短時間內想攻占易京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聯軍共有鮮卑、烏丸等兵馬,外加劉虞舊部,總數不下十萬人,在易水另一側駐下大營數十裏,而此時的幽州六郡,除了易京,已經全部落入聯軍手中。
徐晃率大軍到達,登高觀望,就看到聯軍營帳紮出去好幾十裏,號角聲鑼鼓聲驚天動地,各色人等往來出入,不由得冷笑一聲。
副將臧霸好奇道:“將軍因何發笑?”
徐晃道:“對付一個區區易京,卻要如此眾多兵馬,隻是糧草一項,就會讓聯軍難以支撐,公孫將軍退守易京雖然是敗筆,但是,未嚐不是想以拖待變,待聯軍糧草不及,自然就會退兵,若此時公孫將軍外有援兵,必能一舉將聯軍擊潰,重新奪取幽州控製權。”
臧霸道:“將軍,我們是攻還是等待?”
“去見聯軍頭領。”
見聯軍頭領?
“報,啟稟諸位將軍得知,大將軍劉稚麾下大將徐晃在營門外求見。”
劉稚派兵來了?
聯軍頭領們心裏就咯噔一聲,現在誰敢小覷劉稚?小覷劉稚就是不想活了。
劉和道:“來就來吧,不就是劉稚手下的將領嗎?就算劉稚親來又如何?我等有大軍十萬,就算與劉稚一戰又何妨?”
劉和與公孫有殺父之仇,所以這個矛盾根本就沒法調節,隻有一方死亡才算結束。
鮮於輔道:“我等隻是想誅除公孫,與劉使君報仇,卻無與劉稚大將軍為敵之心,劉大將軍實力雄厚,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與之交戰。”
劉和冷笑:“劉稚勢大又如何?曹操、袁紹哪一個弱於他?劉稚怎敢全力與我等開戰?隻要他敢與我等開戰,我就去見祁鄉侯,求祁鄉侯發兵,隻怕祁鄉侯巴不得攻占中山國奪回渤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