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陣箭雨自天而降,正落在正往前衝鋒的先登死士陣營中,登時射殺無數,剩餘先登死士呐喊一聲四麵殺開。
先登死士善騎射,太清楚箭矢的厲害,這一來正好張郃與大戟士得救了。
原來徐晃居高臨下,早就發現這隻勁旅,暗暗派出一支兩千人的弩箭部隊對準這些人,弩箭的射程四百步,偷襲先登死士正合適。
張郃向城頭比一個感謝的手勢,大吼一聲:“衝!”
可不能再給先登死士機會,否則,死的就是自己。
先登死士憑的就是集體的力量, 漢武帝時,李廣之孫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深入匈奴腹地,與相當於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騎兵相遇,結果他們硬生生堅持了十天,轉戰千裏,殺敵數萬!但最後李陵箭盡被擒,被俘前他曾說:給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們就可以堅持到漢朝邊境。
可惜他們一隻箭也沒有了!據說他們一共射出五十萬支箭!從中可見"強弩"對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殺傷力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大戟士不缺戰甲,甚至說晉陽軍都不缺戰甲,戰甲都是一等一等的保護,但是架不住先登死士的勁弩,在張郃看來,先登死士的水準隻有晉陽軍親衛軍的神射營可以相提並論。
閑話扯過,張郃咬牙切齒的率眾衝殺過來,不成軍的先登死士隻能退,一來對方人多勢眾,二來己方陣型已亂,三來對方殺進,這樣的距離弓箭威力大減。
先登死士雖然後退,但對晉陽軍的壓力一點沒減,不能拿著士兵的性命開玩笑,衝殺一陣,張郃率眾後撤。
“儁乂,那是支什麼部隊?”徐晃迎上前問。
“袁紹的先登死士,戰鬥力可比主公的神射營,我的大戟士對上他們隻有被宰的份。”
“明日給大戟士配上重盾手圍殺之。”
“這不管用,大戟士是重甲兵,跟不上他們的速度,應以重盾手配上弓弩殺之。”
“好,就如此辦。”
沒等張郃調來重盾手弓弩手對付先登死士,袁軍先把重盾手調來圍攻濟南國。
數不盡的盾牌手一手盾牌一手彎刀向臨濟城展開攻擊,這一回,晉陽軍弓弩雖利,卻無法擋住不讓袁軍靠近城牆。
後麵,袁軍扛著雲梯,推著衝車、箭樓上場,是要把臨濟拿下。
“想短兵相接?那就來吧,讓爾等知道我晉陽軍的厲害!”
雙方展開攻城戰。
攻城戰就是絞殺戰,在方圓之地內反複絞殺,看誰的人多看誰的武器利,看誰的戰鬥意誌強大,看指揮官的膽量。
晉陽軍這幾點全占齊,護甲堅固百煉環首刀犀利,人馬總數十五萬,艱苦訓練、軍餉一分不少按時發放,士兵心平氣和全力以赴,張郃徐晃武功卓越膽識超人,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占全。
而袁軍一樣不簡單,袁紹親自督戰,氣勢正宏,數十萬大軍圍毆一座城池還拿不下嗎?
雙方在臨濟城展開廝殺。
一個月,臨濟城巍然不動。
劉稚走時,將平原郡、濟南國的糧草補給全部留下,此時的臨濟城中什麼都不缺,士兵補給充足,甚至每餐還有一碗酒,將領們身先士卒,士兵們怎麼會不前仆後繼?
劉表的書信傳到袁紹這邊時,袁紹正在鬱悶,幾十萬大軍就拿不下臨濟城,豈有此理?
看到劉表書信,袁紹心情立即大好:原來不隻是我袁本初出師不利,大家都一樣,哈哈哈!
袁紹很開心。
開心之後就是鬱悶,想自己堂堂四世三公之後,親自領兵出戰,竟然攻不下一座由兩個無名小卒鎮守的臨濟城,氣煞我也!
“報!”探馬藍騎飛奔而來,單腿點地向袁紹彙報,“啟稟將軍,晉陽軍大將趙雲率騎兵五萬渡過黃河向我軍殺來。”
趙雲!五萬騎兵!袁紹倒吸一口冷氣,都說晉陽王財大氣粗,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出手就是五萬騎兵!
趙雲厲害,某之大將何人能敵?
“速速調兵二十萬,多帶強弓硬弩布下箭陣,射殺趙雲與五萬騎兵。”
袁紹一咬牙一橫心,拚了吧,這回再不拚,丟了麵子不說,隻怕這青、徐二州就要保不住。
三方諸侯,百萬大軍,兵分三路,與晉陽軍展開全方位對搏。
趙雲、張郃、徐晃二十萬大軍麵對袁紹四十萬大軍。
顏良文醜率軍二十萬,麵對曹操三十萬大軍。
黃忠率領十五萬大軍麵對劉表二十五萬大軍。
晉陽王劉稚把戰報擺在自己麵前,笑眯眯的看來看去,甄洛奇怪道:“大王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