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士族(1 / 2)

這才是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曹操聽罷半晌無語。

荀彧道:“臣知道丞相難以接受,卻是眼下最好的法子,通過董卓我軍可以得到大量馬匹,聯手董卓可以對晉陽王形成戰略優勢。”

曹操道:“董卓會答應與我軍聯手?”

“機會隻有一半。”荀彧苦笑,“不過,我們有一個共通的敵人——晉陽王。”

曹操沉吟半晌,終於點頭:“隻好如此。”

“曹操欲與某家聯手?”不久之後,一份秘密文書就擺到董卓麵前,董卓的大白臉就不住地顫抖,“好個曹阿蠻!上一次某家主動欲聯手,曹操表麵答應,好處占盡,卻按兵不動,此時在劉稚那裏吃了大虧,就想起某家,豈有此理!”

送密信的來得人不是旁人,正是荀彧,這條計策是荀彧出得,一事不煩二主,荀彧很幹脆的秘密來見董卓。

荀彧不動聲色的道:“太師此言差矣,上一次非是我家丞相不出兵,而是沒出兵的機會,太師百萬聯軍將所有道路封鎖,我軍根本無法上前,我軍雖然沒有出兵,但是,糧草供應我軍還是出了大力,雙方合作 ,不僅僅是出兵這一項,押糧運草更是重中之重,請太師三思。”

董卓冷哼一聲:“素問荀彧能言善辯,老夫領教也,想讓老父相信也可, 第一,先讓天子恢複老父名譽,其次,運來糧食五百萬石,若是辦到,聯手進攻劉稚之事自然顯示你們的誠意,否則,就是又來誆騙老夫。”

荀彧道:“糧食一項雖然數目巨大,緊一緊還是差不多,太師所提第一條,某還要回去商議之後再答複太師。”

“好,老夫就等待曹操的答複。”

荀彧快馬加鞭趕回許昌,將前後經過一講,曹操不禁皺眉,“五百萬石糧食數目巨大,不可能一下子全給他,恢複名譽?這件事難難難!”

曹操一連說了三個難字。

“董卓火焚洛陽,在 長安為非作歹,讓天子恢複榮譽,難啊。也會被天下人恥笑,不可。”

荀彧道:“當前最大敵人為晉陽王,丞相當三思。”

曹操在屋中來回走動幾次,袍袖一甩:“聯手董卓之議作罷,本相另開蹊徑就是,絕對不能因為董卓招致天下人 恥笑。”

“丞相三思啊。”

“本相心意已決,晉陽王騎兵雖利,卻也不是無堅不摧,我軍多在弓弩防護上做文章就是。”

荀彧見曹操心意已決,隻好無奈的閉嘴。

曹操這邊在頭痛,劉稚那邊在生悶氣。

荊州富甲天下,曹操占據襄陽、南陽時間太短,根本沒來得及將劉表多年的儲存搬走。

劉稚封馬超為中郎將、襄陽太守鎮守二地,第一道命令就是把劉表得多年儲存都運回晉陽。

荊州不愧是魚米之鄉,單是糧食一項,就足夠四州百姓食用三年 ,金銀錢幣更是車載鬥量,這些都是自己的啦,劉稚做夢都會被樂醒,每天更是樂的嘴都合不攏。

劉稚倒黴就倒在這些財物和糧食上。

這麼多的財物被運走,首先不幹的就是荊州的士族。

士族就這麼厲害嗎?竟敢阻攔天下第一諸侯晉陽王運走戰利品?

實際上,士族的力量之大,遠超想象。

士族:又稱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家、巨室、門閥等。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門閥製度是中國曆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係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遠大於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直到唐代,門閥製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製度所取代。

想當年劉表孤身進荊州,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風光,劉表雖然身為名士,但是背景卻較差。劉表出任荊州,正值靈帝駕崩,董卓奪權。作為何進的舊部,沒有朝廷的支持,外派到荊州獨自麵對亂局。劉表單騎入荊州,可以想象其中的困難。

然而,弱勢的劉表進入無序的荊州,很快找到了出路。曾經同為何進部屬的蒯越,出身荊襄的名族。劉表因此獲得荊州幾大士族蒯家、蔡家、龐家的支持。因此迅速平定了荊州。

不過局麵的迅速打開也引發了新隱患。缺乏自己的班底,將難以製衡外部支持者勢力的膨脹。劉表沒有自己的班底,無力製衡共同構成政、權的荊襄士族,導致其在很大程度上反受士族的影響。劉表和蔡氏聯姻,幕府以荊襄士族為主構成;劉表末年,以蔡氏支持的小子劉琮為後,也有士族的影響。

正因此處境,表現了劉表的政治之才。劉表拉攏來張繡和劉備的部隊,在荊州北部駐守,既是北方的屏障,也是麵對內部士族壓力的外援。而劉表也不讓外來勢力在政、權中坐大,即是劉備,也隻是一直以客卿和邊將的身份參與進來的。而士族也對劉備等人的參與,頗為忌憚。劉表展現了其高超的製衡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