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涼州之戰劉稚沒心思再打下去,涼州之戰雖然已經將關二爺和他的二十萬兵馬困住,但是,想消滅他,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的事情,而潁川郡乃至司隸已經處於象兵的直接攻擊半徑中,若不是大象行動緩慢,說不定現在已經打到洛陽。
自己從這裏用幾個月的時間消滅關羽,曹操會把晉陽都抄了,孰重孰輕,劉稚還是清楚。
劉稚立即下令:放開通道,將關羽放走,截殺士兵即可。快速結束戰鬥。
隻有結束涼州之戰,劉稚才能抽身去對付象兵和曹軍。
眾將都不明白怎麼回事啊,打了這麼久,馬上就要全殲這二十萬兵馬,怎麼這時候要網開一麵?
劉稚沒心思解釋,直接把張郃的戰報丟給眾將,眾將都蒙了,象兵!跟人打還不夠,還要跟大象打?
最幸運的就是關二爺,稀裏糊塗就逃出生天,但是二十萬兵馬大半都被留在涼州,隻有少部分逃出來。
武都郡外劉關兄弟相見,恍然如夢,現在也不想弄明白為什麼晉陽王會網開一麵,哥倆急急如喪家之犬就逃回益州,路上才得到消息,原來曹操派出象兵,晉陽軍不敵,晉陽王這是急著要去跟大象打架。
劉備真想過去插一杠子,報一箭之仇,卻被法正勸住,這回劉備對法正言聽計從,要不是沒聽法正之言,何來現在的狼狽不堪?
法正給的主意很簡單:看戲,積蓄力量蓄勢待發。
匆忙結束涼州之戰,劉稚將涼州都給陳宮顏良,命顏良住手武都郡,徹底封死益州想涼州進軍的通道。
顏良卻不樂意,私下裏找劉稚一個勁的嘀咕:要去打象兵。
這可是開天辟地的第一回,別說顏良,眾將沒有不想去的,最後被劉稚一瞪眼,把顏良給嚇回去,不過劉稚答應給顏良帶回頭大象來玩,這才讓顏良高高興興的去上任。
劉稚帶領眾將立即轉往洛陽,路上就接到張郃的戰報:潁川郡丟失,已經退往河南郡。
這在劉稚的預料中,想不出對付著龐然大物的辦法之前,隻能退,不能拿人命去填 ,已經折損十萬兵馬,不能再損失了。
一邊走,劉稚一邊想後世記載中對付象兵的辦法。經過幾天冥思苦想,還真想到一個記載。
明朝驍將鄧子龍,第一個破象兵之人。
當時,緬軍憑借10萬重兵,尤其是浩蕩的象兵、馬隊,所向披靡,塗炭百姓,危及雲南全省。鄧子龍臨危受命,經過苦思運籌,他決定將敵誘人一狹窄的穀地,以扼製其象兵、馬隊的行動。
敵軍統領得到稟報後,當即派出「象兵」、馬隊、步兵浩浩蕩蕩有恃無恐地直撲鄧營。哪知,鄧子龍早已在穀口、狹道兩旁設下了伏兵。敵軍一到,火弩齊發,利箭如雨,霎時,象兵大亂。
此時,鄧子龍的伏兵猛然躥出,手持利劍長矛,怒吼著衝向敵軍,專照長長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斷鼻子的大象慘叫著亂竄,與馬隊相撞,人仰馬翻。跟隨在後的敵步兵還沒明白過來,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馬隊踩得血肉模糊。這時。鄧子龍率大部隊衝殺過去。入侵緬軍一敗塗地。這場英勇捍衛祖國邊疆的驅敵之戰永載史冊。
火攻!劉稚認為這個更靠譜,動物天性怕火,用來對付象兵沒錯。
然後琢磨怎樣才能把象兵消滅,以火嚇跑象兵可以,不把它們消滅怎麼行?
左思右想,劉稚也沒想出一個合適的辦法,最後決定先通知張郃馬超,讓他們兩個以實際角度考慮如何消滅象兵,最少,以火拒敵能保住洛陽。
想不出來,劉稚幹脆先放下,王妃甄洛知道男人心煩,也罕見的主動來就,讓劉稚非常欣喜,甄洛能主動一回,真是比象兵參戰還困難,劉稚立即放下所有煩惱,一心一意的享受甄洛難得主動。
這一放鬆下來,劉稚還真想起很多記載。
在中國商代的甲骨文書中,都已有關於象的記載,商周時期可能就把大象用來打仗。如《呂氏春秋》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孟子·滕文公下》說:"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等等。
傳說春秋吳國伐楚,楚曾出動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見記載。
至於傳說中的獅子退大象的傳說,劉稚也找到記載。
南朝和隋和林邑的兩次衝突中對方曾使用了大象。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範陽邁使用了象軍參戰,宋軍初戰不利。振武將軍宗愨認為,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乃趕製了許多假獅子,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陷阱。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放出了假獅子,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阱裏,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壽末,派劉方為驩州道行軍行軍總管討林邑,林邑王梵誌以巨象出戰,劉方以詐敗術,引大象跌入陷阱,複以弓弩射殺,從而獲勝,一舉攻占林邑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