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由得默然不語,自古以來,占據中原方為天下之主,南方的發展都滯後於北方,現在荀彧所說分明是打算劃江而治,按實際,確實可行,但在心理上,曹操無法接受,若退居南方,自己就等於成了諸侯。
荀彧看出曹操的猶豫,接著道:“丞相,隻要陛下南遷,隻不過是大漢換了一個都城而已。現如今,丞相雖然擁有四州之地,但是許昌卻距離晉陽軍前鋒太近,令許昌沒有戰略縱深沒有戰略回旋餘地,許昌被攻擊,我軍必須全力救援,這就失去戰略機動性,反觀晉陽王,雖然奪取司隸,他卻一直居住在晉陽,司隸成為保護晉陽的一扇堅固大門,讓晉陽軍有充足的戰略機動性,丞相,我們不能再被晉陽王牽著鼻子走啊。
若丞相遷到南方,豫州、兗州、青州、徐州就可成為進攻晉陽軍的前沿陣地,單純以打仗論,四州之地的戰略回旋餘地已經勝過之前十倍以上,晉陽軍再想欲所欲為就不能夠。丞相,退居南方利大遠於弊啊。
還有,丞相遷居南方,對於百越之地的掌控就會大大增強,多年以來,我朝對百越之地的控製已經大大削弱,百越之地再往南,尚有廣大土地與王國,扶南國、真臘國,他們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自武帝起,就開始向我大漢王朝進貢,黃巾之亂後,我朝實力大損,這些王國才不來朝貢,丞相遷居南方,就可對這些王國的控製力大大加強,將這些王國的力量合而用之,足可抵消晉陽王得到西域的幫助,甚至更在西域之上,丞相,遷居南方實在有利於戰略大局,請丞相三思。”
對啊!我怎麼鑽了牛犄角?隻要皇帝在老夫手中,我就是正統, 你劉稚本事在大,也不過是個諸侯。
“好!全力發展南方,將豫州、徐州、青州、兗州百姓逐步前往南方,荀攸,其他的事情都先放下,發展水軍之事就叫你來做,全力發展水軍,老夫要在三年之內,擁有一支能夠封鎖長江的水軍。”
“諾,臣遵命。”
將百姓遷徙,曹操這回算是打定決心要跟劉稚劃江而治,沒有了人口,你搶的再多的土地也沒用,就像現在的劉稚,轄區大嗎?絕對比之前的大漢國土麵積還要大,但是人口呢?沒有人,你得到再多的土地也隻能荒蕪,沒有人口,你個光杆司令有什麼奔頭?
荀彧再次出列,“丞相,臣還有一事向丞相稟奏。”
“先生請講。”
荀彧道:“丞相,自古以來 鄉野之間多奇士,晉陽王身邊得貼身保鏢就屬於道門高手,不僅保護晉陽王平安無恙,還多次率領奇兵突襲,根據情報顯示,晉陽王在西域與董卓大戰,最後消滅董卓飛熊軍的就是這些奇士。”
飛熊軍的大名誰人不曉?那是董卓精選西涼精壯之士加上奇人異士組合而成 ,戰鬥力之強悍,令世人側目,虎豹騎雖然厲害,若是遇上飛熊軍也得退避三舍。
曹操聞言雙目圓睜:“先生之意?”
“臣素知贛西龍虎山、湘西太和山、皖南齊雲山多有道家隱士在此修煉,丞相可請天子發布聖旨,宣召三山奇士來相助,臣以為,最好是丞相請旨親自前往,這方能顯示丞相之博大、胸懷。”
曹操手撚須髯雙目微閉不語。
荀彧道:“丞相,這些奇士不僅僅是武功高強,還精通古陣法,若是能下山相助丞相,將古陣法用於士兵陣型之中,兩軍陣前與晉陽軍開戰,我軍必可大獲全勝,丞相,機不可失啊。丞相可還記得張魯當年做法令士兵刀槍不入?根據臣的多年分析,張魯所用之術乃是道家的一門藥術,現如今太和山、龍虎山、齊雲山都在丞相管轄之內,丞相若是奉旨前去三山招賢,這些異士還不趨之若鶩?千萬不能將這些人留給晉陽王啊。”
最後這句話讓曹操悚然而驚,這些隱士是不是有真本領不清楚,但是絕對不能留給晉陽王。
“好,老夫這就請旨,親自前往三山遍訪高人。”
曹操這邊大興土木,為了與晉陽王劉稚爭霸天下大動刀兵進行改製,劉備那邊卻是一籌莫展,益州號稱天府之國,荊州也是魚米之鄉,兩州加在一起人口近千萬,是不少,發展潛力也不錯,隻不過,這需要時間,如果有二十年的休養生息時間,益州與荊州一定會大變樣。
但是,問題來了——二十年之後的晉陽王轄區、曹操轄區會怎樣?那兩邊要人有人,要土地有土地,自己發展二十年,對方也會發展二十年,現在自己的實力不如對方,發展二十年之後就能追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