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眼珠子本來就大,這樣一瞪眼,就跟凶神惡煞一般。
諸葛亮微微一笑:“三爺,孔明在思索怎麼攻占黃河渡口,至於那些被孫策和自由門拐走的老百姓嘛,借用一句主公說的話:爹死娘家人,個人顧個人,擊敗孫策和自由門,這些百姓想過好日子,自然要哭著喊著回到主公的轄區來,那時候三爺想怎麼收拾這些人還不是手到擒來?”
顏良嘿嘿一笑:“嗯,有道理,這些家夥就是犯賤,放著好日子不過,偏偏要鬧事,好吧,就讓他們先所謂的自由幾天,待擊敗孫策這小子,再跟他們算賬。”
劉稚的將令很簡單:爹死娘家人,個人顧個人,離開的老百姓一定認為青州兗州就比魏郡好,那就去吧,奪取黃河渡口為第一。
趙雲發兵十五萬兵壓黃河渡口,黃河渡口總共有多少烏程王軍?三萬!還有不少帶傷的,孫策一共就三十萬人馬,四下一分,魏郡在死掉一部,黃河渡口能有三萬兵馬就不少了,黃蓋和周泰無法,隻好立即飛報孫策。
孫策得到戰報,不敢怠慢,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那位聖子楊催依舊不緊不慢的,孫策就有些著急:“聖子,現在情勢緊急,不知貴門高手何時行動?”
楊催道:“根據情報,我們高手具已到達指定地點,正在尋找機會動手。因晉陽王被刺殺一事,晉陽軍大將全部都加緊防備,刺殺之事急不得,忙中出錯,他們需要一個時機。”
孫策有些急躁:“什麼樣的時機?多少時間才會有時機?”
楊催道:“兵法雲:兵者,詭道也,這句話放在刺殺上也一樣,有道是: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刺殺隻有一次機會,出手之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時機不成熟,殺手絕對不會出手。”
孫策漸漸冷靜下來,打仗跟刺殺一個道理,誰先急躁,誰就會先露出破綻,刺殺死的不過是一個人幾個人,戰爭可是成千上萬,刺殺不成還有下一次機會,戰爭失敗,想在翻身就難嘍,就像自己,這麼長的時間不才有這麼一次機會嗎?再若失敗,自己就再無翻身的機會。
孫策冷靜的分析道:“聖子認為我軍應該怎麼配合,才能讓貴門高手有出手的機會?”
對於孫策這麼快就冷靜下來,楊催很滿意,微笑著說道:“這次戰鬥就是機會,可惜魏郡之戰結束的太快,否則,是否趙雲、顏良之輩還活著,就很值得商榷。”
孫策雙眉一揚:“此話怎講?”
楊催道:“敵人若是蜷縮在堡壘中,想對付他就會難上幾倍,如果他離開堡壘,刺殺的機會無疑多上數倍,運動中的敵人更是全身是破綻,想刺殺豈不易如反掌?”
“聖子之意?”
“就在黃河渡口布局,置趙雲、顏良、龐德、田豐於死地,這些都是晉陽王倚重的爪牙,隻要能殺其一,也是對晉陽王的嚴重打擊,尤其在冀州,他們幾個要是死其一,必定會對我軍取冀州帶來極大好處。”
“在黃河渡口布局?”
“對!黃河,天險之地,要不然晉陽王也不會把黃河渡口看得如此之重,別看我們在黃河渡口隻有三萬人馬,趙雲這十五萬人馬想殺過來,必定會費一番手腳,戰鬥之中,刺殺的機會最多,同樣,戰鬥之中這些將領的保衛也會非常嚴格,這需要殺手有高超的技藝,所以,本聖子這樣考慮,現在請與大王和各位將軍共商。”
孫策興致來了,原來已有定計啊。
“聖子請講。”
楊催淡淡說道:“交出黃河渡口。”
啊!這是什麼計策?孫策有點蒙的看著楊催,楊催很欣賞孫策現在的表情,心說:你要是一聽就明白,豈不顯得本聖子很笨?
楊催不慌不忙的喝口水,然後慢慢道來。
“黃河渡口如此重要,晉陽軍必定急著把它收回去,如果我們現在忽然提出將渡口還給晉陽軍,趙雲會怎麼想?這麼大的事情趙雲是否要向晉陽王彙報,等待晉陽王的將令?
這一來一回就大約需要七八天的時間,等待最讓人著急,一待晉陽王傳來將令,趙雲必會急著與我軍交接,如此一來,正是我軍下手的好時機,大王可命黃士兵暗穿軟甲身藏利刃配合行動,有我們高手負責刺殺,不管誰來交接,都讓他有去無回,然後在晉陽軍大營之外布下高手,隻要趙雲這些人一離開大營,就對其進行刺殺,那時候趙雲等人一心全在黃河渡口的交接上,這個時候的警覺心最差,殺不死趙雲也會讓他重傷失去戰鬥力,我軍若是行動快速,也許會活捉趙雲也說不定,真要能把趙雲或者顏良活捉,冀州豈不就是大王所有?”
孫策不禁拍案叫絕:“好!聖子之計必獲奇效。”
楊催微微一笑,得意神情在臉上一閃而過,忽然楊催的目光落在一人臉上,“嗯,二公子可有妙論?”
孫策一愣,順著楊催眼神看過去,就道:“二弟,你有何意?”
一少年起身行禮,“大哥、聖子,臣弟確實有些小意見,請大哥和聖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