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葉楓搖了搖頭,試圖把注意力集中在案情上。
“芷晴,如果我們分析的和實際情況相吻合的話,陳明這個人我們絕對不能夠忽視,他很有可能手上有三條人命在。”
“可是我們手中沒有任何的證據啊。”張芷晴說,“所有的一切都隻是我們的推論罷了,你能用你的想法去逮捕陳明嗎?現在所有的人可都站在他的一邊。”
“沒錯。”
當事情被報道後,大眾輿論都站在了陳明這一方,對他的遭遇無比的同情。在這場長達兩年的罪孽殺戮之中,他不僅失去女兒,還被迫成為了共犯——事實上情況可能完全相反——所有受到所有人的同情看上去就顯得如此的正常了。
對於他的刑罰,幾乎所有的輿論都在表示反對,沒錯他的確是做了一些違法的事情,但是那並不是他的本意,是被凶殘的犯罪分子強迫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有可能完全相反,與事實有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毫無疑問,吳一涵成功了,他不僅完成了複仇,還把陳明從複仇的泥潭中拯救了出來,他用自己的死亡,為陳明洗去了身上的罪孽,把他塑造成一位悲劇色彩十足的可憐人。
陳明可憐嗎?
當然,他年過半百經曆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人間慘劇。
但是他無辜嗎?
並不。
在吳一涵複仇的道路上,或許陳明起到了關鍵性的輔助作用。僅僅靠吳一涵一個人的力量,他真的能完成這一連串的殺人複仇計劃嗎?
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如果是兩個心懷憤怒的男人攜手並進的話,的確是可以造成這樣的局麵的。吳一涵縱使他有三頭六臂,他也需要一個能夠配合他,幫助他的助手。
而陳明,無疑是最佳之選,甚至是他唯一的選擇。
吳一涵能夠去向其他人求救嗎?
當然不行,他不可能把發生在陳可欣身上的慘劇告訴第二個人,這樣他的複仇計劃就會被迫戛然而止,那些人永遠也不會受到懲罰,或許他們或受到良心上的譴責,但僅僅是這樣,不是吳一涵想要的。
他想要這些人,那些客車上冷漠的乘客付出更多的代價,生命的代價。
所以他如果想要找到一名幫手的話,陳明是他唯一的選擇。他可以把發生的事情告訴陳明,然後看陳明的選擇。陳明作為陳可欣的父親,他有這個資格去選擇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吳一涵堅持的殺戮,還是換另一種方式來為陳可欣伸張正義。
毫無疑問,從結果上看,陳明選擇了吳一涵的方式。這對一名絕望的父親而言,並不是不能理解,正相反,如果陳明所讓我們放棄這些報仇的念頭,去迎接新的生活吧。如果他說出這樣的話來的話,葉楓反而會覺得不可理喻。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在麵對自己愛的人的時候,沒有人會因為他人的生活,而放棄自己的生活,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這樣的道理,隻不過有些人更真實一些,他們毫無顧忌的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露出來,而有些人則是假惺惺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但背地裏做的還是那些事情。
陳明選擇了吳一涵的方式,所以他成為了一名手上沾染上他人鮮血的罪犯。但是他此刻卻不是這樣的身份,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同情,但可能他根本不在乎這些同情,他隻是想要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道。
但問題是,這一切已經完成了,所有與陳可欣的死有關聯的人都已經死亡了,陳明真的達到了他的目的了嗎?
可能是吧,從結果上看,他完成了複仇,但是所有人都離他遠去了。即使是連吳一涵也死了,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就隻剩下他一個人孤伶伶的在這個世界上徘徊。
他能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氣嗎?
想到這裏,葉楓心中一緊,他立刻翻出手機,找到了陳明的聯係電話,他按下綠色的撥號按鍵,給陳明打去了電話。
趕緊接電話啊。
在嘟嘟聲中,葉楓的內心無比的焦急。他擔心此刻陳明已經步入和吳一涵同樣的境地中:自我毀滅。
他已經死了嗎?
很有可能,因為他似乎已經找不到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了。
就像是吳一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