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癡心妄想(1 / 3)

這隻觀音渡海青瓷碗真不是批發來的,而是攤主鏟地皮時從收破爛的手裏撿的,當時隻花了十塊錢。雖一百塊錢翻了十倍,但是基數太,沒多少意思,老板做出一副生氣的樣子道:“你逗我玩兒呢?哪有你這麼講價的?一百塊錢讓你們看一眼就不錯了。”

王冬冬:“這麼熱的兒,人家老板做生意也不容易,一百塊錢確實不多。”老板馬上奉承道:“還是姑娘明事理,人美心善。”王冬冬漲紅了臉,瞄了梁惠凱一眼道:“再加一百。”老板被氣笑了,道:“合著白誇你了,我還以為要給我一千呢。”

梁慧凱也忍不住笑了出來,道:“老板呀,您越越露餡兒!也就是我媳婦善良,而且喜歡這個觀音渡海畫才給你加價。二百塊錢,成交不?”老板一副不耐煩的樣子道:“年紀輕輕的咋這麼摳門?六百!買你就拿走,不買就放下,二話不!”

王冬冬拿著碗就走,梁惠凱從包裏掏出六百塊錢遞給了老板。等他回身時,王冬冬已經走出十多米了,追上去問道:“這麼著急,撿到寶了?”王冬冬嘿嘿一樂,不自信的道:“我也不知道,回家你看看吧。”

回到四合院,王冬冬把碗塞給梁惠凱:“你先看著,我收拾收拾床鋪。”梁惠凱心裏暗樂,還當真了?不過,女人高興就不能敷衍,拿起碗對著燈光仔細一看,不由的吃了一驚!該碗規整大氣,包漿厚韻,釉麵潤澤,圖案清新淡雅而富有層次,人物形象且準確生動,一看就是老物件。

梁惠凱認真起來,再看胎質,精細、致密潔白;看釉麵,肥厚、滋潤,釉色泛青——這是典型的明中前期的特點。但是對於胎和釉所表現的時代特征必須綜合考量,結合其他方麵來共同判斷,不可偏執一方,否則單憑胎釉特征作為標準,勢必流於主觀片麵,妄斷真偽。

王冬冬一邊收拾床鋪,一邊回頭看。見梁惠凱盯著瓷器的眼神像看到美女一般癡迷,心裏一喜,真是寶貝?問道:“怎麼樣?能否入您老人家的法眼?”

梁惠凱侃侃而談:“以我粗淺的知識看來,是一件好寶貝兒。青花色澤豔麗明快,藍中泛紫,紋飾構圖繁而不亂,胎體堅硬,像是明中前期的寶貝。不過,從胎看又像是乾隆年間的,沒準是乾隆仿前朝的?有點拿不準。嘿嘿,我現在屬於半吊子水平!若是告訴我這是那個年代的瓷器,我可以把自己學的知識一一對照,對或者不對能個一二三來。若是讓我反過來推測是那個年代的,還差點火候,不能靈活運用,因為各個時期的瓷器不可能一點共同點都沒有,尤其清朝的皇帝喜歡仿前朝的寶貝,更難區分。”

不論是那個朝代的,隻要是古玩就好!王冬冬心裏美極了,道:“你讀一讀上邊的經/文。”梁惠凱:“這密密麻麻的,還有不少繁體字,讀起來太累。”王冬冬嗔道:“真是笨蛋!你直接讀最後一句。”

好在研究古玩的人多多少少還是知道幾個常用的繁體字,而且最後一排的字大多認識,梁惠凱念道:“皇明萬曆四十年歲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我去!寶貝兒,你太厲害了!”王冬冬喜形於色,問道:“真是萬曆的?不會是仿的吧?”

梁惠凱又仔細看看,道:“應該不假,我還真找不出它不符合萬曆青花瓷的特點來。現在唯一的疑惑就是這個款,因為落款在這個位置的很少見。萬曆官窯的年款多為六字楷書,四字楷書的都較少見,而且位置多見外底,個別也有在內底,像這個和經/文寫在一起,而且這麼長的款我是第一次見。”

王冬冬不愛聽,道:“你研究古玩剛幾?沒見過也正常。”梁惠凱馬屁拍的溜:“對,媳婦的極是!這隻青瓷碗最少也有幾百萬,若是遇到信佛的收藏家,大幾百萬不成問題,這趟北京來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