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當湖之謎(1 / 2)

“定庵兄,我們明日此對手,實為高麗圍棋崛起之功勳人物也,想那高麗圍棋,就是在此人帶動下才迅速崛起,因此他被稱為高麗的“圍棋皇帝”,李滄浩就是此人唯一入室弟子。對了,我現在再來說說此人的棋風特點,關於至於此人棋風,圍棋界有一非常形象的說法,大家稱之為“柔風快槍”......”

從中國棋院回到家後,李襄屏又開始他特有的“備戰”方法了,那就是首先由他更自己的外掛介紹一下對手的基本境況。可是今天的情況卻有所不同,他才剛剛起個頭呢,竟然就被老施打斷:

“襄屏小友卻是毋庸多言,對於此人之棋風特點,定庵還是有所了解,我心中有數也。”

李襄屏聽了一愣,老施說他對老曹的特點有所了解?

“定庵兄,你卻是如何了解此人?”

“最近這些時日,我不是一直在看那李滄浩之棋嗎,看過李滄浩之棋,自然對此人有所了解。”

李襄屏聽了一樂,心說是這個理呀,老施最近雖然一直在研究李滄浩,然而李滄浩和誰下的棋最多呢?那當然就是他師傅老曹,因此他找給老施看的棋譜中,雖然都是李滄浩下的,但其中倒有將近一半也算是老曹的棋譜,那麼老施說他對老曹的棋風也有所了解,那自然也說得過去。

李襄屏鬱悶了,他見自己唯一的“備戰作用”竟然快要失效,不知道為什麼,李襄屏心裏居然微微有點失落。

隻不過相比於那點輕微的失落感,他現在更足的是好奇心:

“那好定庵兄,你既然說對此人有所了解,那你覺得此人如何?”

老施稍微停頓一下,像是在那組織語言:“此人行棋靈活多變,很多招法初似草草,絕不經意,然及一著落子枰中,瓦礫蟲沙盡變風雲雷電,實為才華橫溢,天賦出眾之輩也,我觀此人棋路,卻是與我那師兄西屏頗為相似,棋才之高似也不在西屏兄之下,唉,高麗小國竟能出如此人物,實為異數也,也難怪一區區番外小國,棋道竟能昌盛至斯。”

李襄屏對老施的“大國沙文主義”並不奇怪,甚至對他表揚老曹“才華橫溢天賦出眾”也不奇怪,畢竟“曹勳玄第一,馬曉飛第二”,這句由日本著名老神棍藤澤秀行說出來的話可是在圍棋界流傳了幾十年,而老曹的棋才也早就得到了圍棋界的公認。

真正讓李襄屏感興趣的,是施大棋聖剛才竟然提到了範西屏啊,提到了他的好基友範西屏。他竟然說老曹的棋風和範西屏有點相似。

而提到範西屏,這倒讓李襄屏想起另外一件事了:

“對了定庵兄,你既然提到西屏前輩,我卻一直忘記問你一件事了,當年你和他在平湖張家所弈13局,最後到底誰勝誰負呀?”

李襄屏說的就是中古棋中著名的“當湖十局”了,“當湖十局”其實並不隻有十局,甚至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所謂“當湖十局”也未必就是真正“當湖十局”。

因為到現如今,範施兩人存世的棋譜也隻有11盤,而根據文獻記載,他們倆光是十番棋以上級別的較量就至少下過兩次,一次是他們倆20多歲的時候在京城下的,另外一次,就是範西屏31歲時,施襄夏30歲時候在平湖張家下的13局。

到了現代,大家隻是把他們倆還存世的11張棋譜統稱為“當湖十局”而已。

現代很多人誤以為古代棋手對局數量少,說實話這完全是個誤解。他們不是下棋少,隻是他們下的棋現代看不到而已。就拿範施兩人舉例,他們倆是同鄉,是師兄弟,兩人的水平差不多,經曆差不多,名氣也差不多,那麼這樣兩個人的對局數量,會是我們隻能看到了11局嗎?

後世號稱“一生情敵”的的古大力和李世石,他們的正式對局也才40多盤而已,而範施兩人之間的正式對局,比這隻會多不會少。

“這個......襄屏小友,能不說嗎?”

李襄屏笑道:“定庵兄休要忸怩,想那西屏前輩現在都已經作古幾百年,就算你和他當年有何約定,但你隻告知我一人的話,我估計西屏前輩也不會怪你吧?”

老施再度沉默一會,然後終於開口說道:

“在平湖張家那次,最終卻是定庵多贏了一局。”

李襄屏聽了點點頭,這也和現代考據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