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這個字可能算是個生僻字,據說這是咱們國家先秦時代楚國的“國姓”,然而李襄屏能夠讀對這個字的音,卻完全是因為後世的一位圍棋國手,滬上棋壇“兩飯一米”中的那粒“米”,李襄屏才知道這個字念“米”音。
而這把“羋氏飛刀”,就是由中國棋壇的這粒“米”所創造。
這把飛刀是誕生在阿法狗橫空出世以後,因此可以算是人類在圍棋ai時代創造的一個定式。
這把飛刀在後世非常重要,非常有名,李襄屏甚至認為:即便在未來的圍棋史,也一定會有這把飛刀的一席之地。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把飛刀頭緒眾多,異常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有江湖傳聞,當這把飛刀剛問世不久,人類祭出這把飛刀和機器交手,有些相對低級一些的“狗”都會中招。
沒錯了,李襄屏認為這就是這把飛刀的意義所在!
後世自從圍棋ai問世,機器的水平高出人類一截,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李襄屏認為這也沒什麼好不服氣的,畢竟機器也是由人類創造。
然而狗狗們的水平雖然高,但就圍棋而言,他們的水平已經到頂了嗎?那當然是沒有,李襄屏認為遠遠沒有!
先不說後世當人類用機器來分析棋局的時候經常發現,圍棋ai說的也不一定對:
韓國人開發的圍棋ai覺得這步有問題,更高版本的日本圍棋ai經過2萬次運算後,說不是這樣的,而咱們的絕藝算了算之後說:“你們都不對”;最後穀歌的三代狗“阿法元”出來發聲了:“你們下得是圍棋嗎?”。
這種情況說明什麼?這當然就說明即便是圍棋ai,其實也沒到圍棋的極限。
就算是大家公認最強的“阿法元”,李襄屏認為同樣還難稱棋神。
完全可以想象啊,假如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在科學技術上再次得到突破,比如研製出傳說中的量子計算機,再比如發現更先進更合理的算法,那麼在未來的圍棋ai眼中,他們可能會認為,即便是“阿法元”下的那也不叫圍棋吧?
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嗎?當然可能!
李襄屏甚至認為,這不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而是未來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所以李襄屏一直覺得,“羋氏飛刀”的意義就在於此了,盡管圍棋ai已經在整體上超越人類,但它們同樣沒有到達圍棋的頂點,因此人類真的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畢竟在人類圍棋的思想中,其實也有閃光點。
比如這把“羋氏飛刀”,這就是人類思想的閃光點!盡管這把飛刀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像是整個圍棋世界的“一粒米”。
不過話要說回來,圍棋ai時代的“一粒米”,放在這個年代的威力可不小,比如說在今天,當李襄屏在正式比賽中第一次祭出這個變化,立馬引起觀戰者的極大關注,無論是在網絡上觀戰的普通吃瓜群眾,還是在關注這盤棋的職業棋手,馬上開始議論這手棋。
“哈,看到這手棋我就放心了,立帖為證,我賭絕藝老大今天必勝,恭喜絕藝老大以業餘棋手身份強勢殺入世界大賽決賽......”
“樓上的你腦子有病吧、現在才幾步棋呀,你憑什麼敢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