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最後勝負處(1 / 2)

<

由中古棋棋手鐵頭兄首先下出的這步“夾”,它為什麼能被稱作超強手筋?連馬曉飛這樣的現代棋手都倍感驚訝?其實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就很好理解這個問題。

下過圍棋的都知道,圍棋中有所謂“裂形”的說法,比如最常見的棋形“單關跳”,當別人在中間“刺”一手的時候,在大多數時候都要粘住的,不然被人家衝下去的話,那麼學棋的時候老師就會告訴你,這種地方被人家一衝,自己的形狀非常不好,不說馬上崩潰吧,但自身斷點太多,是標準的“裂形”。

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再回過頭來看這步“夾”,這不就和剛才這個形狀一樣嗎?是傳統意義上的所謂“裂形”嗎?

大家都說圍棋是充滿辯證法的遊戲,而所謂的辯證法就是這個意思了。比如像這種“夾”的手段,假如它不能夠成立,那它就是非常壞的棋,是“裂形”,如果它能夠成立呢,那它當然就是效率極高的超強手筋。

在實戰中,這步“夾”是下午一點多鍾下出來的,而馬小他們開始講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4點,有那麼長的時間,足夠讓他們驗證這步棋成不成立,也正是因為他們驗證和研究過,知道在今天這個局麵,這步棋是成立的,所以他們才會在講棋的時候,對這步棋讚譽有加:

“這步棋...可以這樣說,僅僅因為這步“夾”,就充分展示了李襄屏的卓絕天賦啊,今天他能夠坐在那裏參加比賽,參加世界大賽的決賽,我認為並非沒有原因,這真是才華橫溢的一手,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馬曉飛今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在朝廷台演播大廳內滔滔不絕吹捧李襄屏,吹捧了足足有好幾分鍾,吹捧到連毛MM都看不下去了,她笑著打斷搭檔的吹捧:

“那麼馬老師,麵對李襄屏的這步超強手筋,那麼白棋應該怎樣應對呢,還有在實戰中,你認為李滄浩的應對正確嗎?”

“對於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在棋院也有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地位李滄浩應對有誤。”

說到這裏的時候,馬曉飛也沒有賣關子,他直接告訴眾觀眾棋院高手集體得出來的結論:

“剛才在棋院研究的時候大家得出一個結論,麵對黑棋這步超強手筋,白棋在局部脫先可能是最佳選擇。”

“啊!脫先?”

毛MM的這聲“啊?”其實就有點假了,畢竟剛才在研究的時候,她也有份參加的,然而沒有辦法,作為掛盤講解的捧哏嘛,有時候該裝的時候還是要裝。

“沒錯,在這個局部,也許脫先才是最好的選擇。”馬曉飛再強調一遍結論,然後才展開技術分析: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看棋盤上麵這條邊,經過之前的衝拆,這個地方可以看做黑棋的勢力範圍,我們再,回過頭去看李滄浩之前那手“碰”,他這步棋雖然看似積極,好像是想在局部求戰,但以我對他的了解,這絕對不是他的本意,誰要是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哦?那他這步棋到底什麼意思呢?”

“他這步棋的本意,其實隻是想在這裏製造一點頭緒,留下一點餘味,換句話說,他的這步“碰”,隻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試應手”而已。”

“嗬嗬,試應手?是嗎,不過想來以馬老師對大李的了解,您的分析應該不會錯的。”

毛MM 又乘機拍了馬小一下馬屁,隻可惜在這個時候,馬小貌似對這個馬屁不怎麼感冒,他感慨道:

“對他了解也沒什麼用啊,僅靠了解還不足以贏他,下棋還是要有招,比如今天這盤棋,盡管我知道李滄浩的這步“碰”隻是試應手,隻是想在局部獲得一點小便宜而已,但如果今天換成是我坐在他對麵,我也拿他毫無辦法,我隻會在那4種常規應法挑選一種應付他,可是這樣下的話,那無人如何都要被他便宜,大家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