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喂我說老聶,你別光顧著笑啊,快跟我說說,說說這棋到底是啥意思,能起啥作用?還有這步棋真的是,真的是......好手?”
“當然是好手,思路靈活的好手!”老聶斬釘截鐵說道:
“至於它的作用.....嗬嗬我說小張,你自己不會看嗎。”
張大記者聽到老聶這話,他也連忙向棋盤看去,要判斷一手棋的好壞,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辦法,那當然就是看它的效果。張大記者知道老聶就是這意思了,現在棋盤上已經多了十多手棋,全局接近50手棋左右,現在正是看這手棋效果的時候。
張大記者看到一個他之前從未見過的變化!並且是一個貌似比較簡單的變化,要知道這個變化是從“大雪崩”衍生出來的,而“大雪崩”作為“小目圍棋”的三大複雜定式之一,那通常都會形成短兵相接戰鬥局麵的。
可張大記者今天看到的變化,短兵相接雖然依然是短兵相接,不過黑白雙方經過一番衝拆後,形成一個黑取外勢,而李襄屏的白棋取實地的“簡明型”。
幾分鍾後,老聶笑盈盈的問他:“怎麼樣啊?”
“這個.....怎麼會下成這樣啊?預想之中的戰鬥居然沒打起來,這樣一個圖.....難道你認為這個圖是白棋好?”
張大記者確實是小有疑問,因為以他業6水平判斷,今天出現的變化,那怎麼都不像是“白棋好”的樣子。
白棋固然取得整個角部的實地,並且吃掉黑棋幾枚棋子,然而這塊實地看上去並不大,隻有20來目而已。不僅如此,白棋為了圍這點實地,所有棋子基本都被人家壓縮在二,三路,
因此在張大記者眼中,這個局部最多隻能稱為“兩分”。如果再考慮到現在全局還50手不到,那麼根據“外勢形成越早就越有利”的原則,說現在白棋稍稍吃虧都不一定。
當然嘍,這隻是張大記者自己的判斷而已,考慮到麵前站的是老聶嘛,他當然隻能用剛才這種不確定的語氣表示一下疑問。
“白棋好!這個圖當然是白棋好!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局部形成這樣一個變化後,白棋已經斷然優勢,厲害呀!又是顛覆性的下法呀,這手棋一出,“大雪崩”的曆史又要改寫了。”
張大記者沒有吱聲,他在等老聶感慨完,果然等老聶感慨完以後,他開始進行詳細技術解說:
“這步棋的好處之一,可以認為是完全破壞了對手的意圖。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從大李之前的招法來看,他就是想在局部形成亂戰的,所以你看你看,黑棋的這步棋....還有這步....這些棋其實都是在為戰鬥積蓄力量啊,可是襄屏這手棋一出....嘿嘿,戰鬥居然沒打起來,不僅沒打起來,白棋還獲得不小的實地,這樣形容吧,大李前麵舉了那麼長時間大錘,憋了一股勁想和襄屏鬥鬥力,可是沒等他的大錘掄下來,襄屏就已經巧妙閃身,那麼這一段的衝拆,當然算是白棋成功了。”
張大記者聽了點點頭,僅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的話,那當然算是李襄屏成功。不過在這個時候,張大記者還是更關心這個變化本身,他想讓老聶判斷一下這個局部的得失。
“白棋轉身倒是轉身了,不過老聶,這個局部到底怎麼樣啊?我剛才點了一下,白棋角部才25目不到,可人家黑棋這道外勢......”
“25目你還嫌少呀?不等價,不等價,黑棋這道外勢那根本就不值25目嘛。”
張大記者又不說話了,想想也是,圍棋中的所謂“外勢”,那當然是沒有辦法量化的,因此雖然在張大記者眼中,他認為黑棋這道外勢相當完整,但誰讓人家老聶才是高棋呢,那還不是他說什麼就什麼。
也許猜到張大記者在想什麼,老聶繼續說道:
“小張,是不是在你眼中,你覺得這道外勢相當完整啊?所以你認為現在黑棋也行?”
“這個.....難道這道外勢還不完整?”
老聶點點頭:“你看不出來不能怪你,沒錯,這道外勢表麵看上去很完整,不過還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可以說也正是因為這個弱點的存在,才導致這個交換不等價,也導致襄屏的下法能夠成立。”
“哦,什麼弱點?”
在下一刻,老聶說出最終答案了,而老聶說的答案,其實也是整個“狗招”的精髓:
“氣緊!因為襄屏剛才這步妙手是一步“扳”,這無形中就多緊住了黑棋一口棋,讓它整道外勢的氣相當緊,也正是因為這一口氣,就讓整個交換就不等價。”
“哦?”
外勢的氣緊問題,那是業餘棋手經常忽視的了,因此聽了老聶的話後,張大記者再次觀察起他剛才認為“很完整”的那道外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