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來到了下午1點40,李襄屏和李滄浩的比賽已經下到接近80手。
嗯,到了這個時候,在現場觀戰室裏麵,這時關於“大李下得像李襄屏,而李襄屏又下得像大李”這樣的議論聲音似乎一下子低了不少。
而這種議論減少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是因為就在前不久,大李剛剛落下一手棋----
這是全局的第78手。
這樣一手棋,看上去也像是目前棋盤上最後一個“大場”。
而圍棋基本就是這樣,假如在某種格局下真存在“最後一個大場”的話,那麼能搶到這個點的那一方,往往意味著他的形勢已經開始占優,至少局麵已經開始向他那一方傾斜,而他的對手,可能就已經麵臨“需要如何打開局麵”的問題。
而在這種時候,通常就會被大家說成是“勝負關鍵處”。
李襄屏現在就好像麵臨本局的第一個勝負關鍵處。
競技比賽嘛,那當然勝負才是第一位的,既然都已經出現“勝負關鍵處”了,那麼自然而然,其他聲音自然會減弱下去。
現場觀戰室內,中韓依然是涇渭分明的兩大研究陣容,看著在另一側議論得熱火朝天的老曹大劉等人,“體壇”的謝記者有點坐不住了,他低聲對馬曉飛詢問道:
“馬小,你說今天這棋,那是不是黑棋已經落後?襄屏已經有點難辦了呀?”
嗯,作為“體壇”的專職圍棋記者,那老謝當然也是懂棋的,不過他的水平卻沒有“圍棋天地”的張小勇那麼高,大概是業2到業3左右水平。
而這種水平的棋友看職業比賽,如果他在七八十手就已經有了明顯的傾向,或者說已經有了自己比較明確判斷的話,那通常可能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這盤棋確實已經傾斜得比較嚴重了,不是那種“細棋某某人稍優”的傾斜,而是那種在職業棋手看來,優劣已經非常分明的傾斜,這樣業餘棋手才能看得出來。
第二種情況:那就是在七八十手棋左右的時候,有一方的棋下得非常“炫”,他的招法看上去非常拉風,步步爭先落子高位,最好還配合有一個虛花花的大模樣。
假如遇到這樣的局麵,那麼業2到業3水平的棋友,他多半就會認為那位下得很“炫”的棋手優勢。
很顯然,這盤棋下到目前為止,大李的下法完全滿足第2點呀。從全局第7手那步“尖衝”開始,他就一直“炫”到現在,所以老謝認為他已經優勢非常正常。
然而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謝記者對此當然沒底,要說老謝雖然圍棋水平是要差一點吧,但人好歹是跑圍棋這條線的資深記者,因此這點認識還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判斷很有可能非常不靠譜,所以他才要向馬曉飛請教了。
“嗬嗬你是問現在的形勢呀?不好說,現在還不好說,說實話我現在根本就看不清......”
馬曉飛先來了個模棱兩可的回答,而他這話一出,就立馬引來老謝心裏吐槽了,心說這次怎麼這麼倒黴呀,是跟著馬小來到韓國,假如這次帶隊是換成老聶的話,那人老聶肯定就不會這樣的。
總算還好,就在老謝在那默默吐槽的時候,馬曉飛再度開口了:
“不怕實話告訴你,我現在的判斷真的有點說不清,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分裂,如果隱去對局者的名字,隻單純客觀的判斷當前形勢,實話說吧,那我的感覺其實和你是一樣的,我也認為這棋白棋下得挺不錯,大李可能已經稍微占得一點上風。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現在這局麵,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感覺這棋襄屏一定能贏的樣子。”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