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禁欲(1 / 2)

晚上6點左右。

匆匆忙忙用過晚餐,感謝完邁裏斯大師的慷慨,托德帶著從授課堂拿來的幾張白紙、一套尺具、幾根炭筆和半根蠟燭,一頭埋進了自己的房間,開始了自己前世最擅長的工作。

化學實驗的設計和實際工業的應用。

下午通過觀察銀礦提煉的廢渣,並向工匠艾登進行了求證,托德對接下來的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腹案。

『北石礦場』開采並冶煉銀礦石,雖然使用了『灰吹煉銀法』,但由於皇家工匠們對礦物元素和化學反應的認識仍停留在初級階段,礦石中的銀子隻提煉出大約60%到70%,仍有30%左右的銀損耗在了廢渣之中,被當做垃圾送給了聖西德洛修道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損耗。

主要是因為銀礦石中存在著一些雜質,例如鉍、碲還有氧化鉛。

由於這些雜質,與金和銀的親和力很大,不易被氧化沉澱和附著回收,在灰吹過程中能夠一直與銀共聚於鉛液中,從而降低了銀的回收率。

中世界的冶煉,由於缺乏對金屬提煉的認識,常常在第一階段灰吹結束後,就停止了作業。托德要做的就是,進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延長作業,進一步提取銀,降低雜質引起的損耗。

原理大概就是這樣。關鍵是如何依靠手頭現有的設備和材料,進行銀礦廢渣的二次和三次再提煉。

19世紀早期的電爐灰吹法那是別想了。

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輪盤式灰吹法也根本做不到。

甚至16世紀中期的高筒灰吹爐在如今的條件下,都很難實現。

比較一番,隻有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早期覆包式灰吹爐勉強能夠再現。

一邊回憶著腦海中爐體的形狀,一邊用炭筆和尺具在白紙上描繪著提煉的步驟和器具的改良。

沉溺於科研工作的托德很快忘記了時間的經過。

最後,還是燃到了盡頭的蠟燭,提醒了他作息的時間。

看著黑暗中隻完工了一半的圖紙,托德鬱悶的扶住了額頭,這種工作做到一半卻被迫停止的感覺,最讓他無法忍受。

穿透過頭頂的磚瓦,他看著當空高掛的明月,歎了口氣,無奈之下隻能爬上床選擇睡眠。

第二天清晨。

知更人的腰鍾成為他最不想聽到的聲音。

但他也清楚的知道,如果耽誤了早課,不僅會引起他人不必要的猜疑,甚至會造成自己無法繼續留在這裏。

強撐起精神,穿上僧侶服,揉了揉酸脹的眼睛,托德將桌上的圖紙小心折疊起來,放到了床板下方。雖然圖紙上的標注使用了中文,化學元素及方程式相信也沒人見過,但這種東西還是謹慎一些好。

躲在角落、打著哈欠、跟著眾人念完了早課,托德又要趕往邁裏斯大師那兒去學習新的課程。

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對他來說還能接受,音樂和天文學才是真的要了他的命。

音樂相對好一些,一來他不會,二來他也不感興趣,上課也就是敷衍過關。

天文學才是最大的麻煩。

讓一個接受了現代文明洗禮過的靈魂,去接納教會天文學的教育,更何況還是一個科研出身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