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散播流言的事情,交給了哈金斯,將製造玻璃的事情,丟給了卡琳,托德一頭又鑽入了實驗室。
這段時間,外界的壓力和內心的不安,促使他開始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在異世界的存活幾率。
暮西海港的瘋狂計劃,由於涉及到太多的環節,他的把握並不大。任何一步的出錯,都會造成整個計劃徹底崩盤。
一旦計劃失敗,想辦法活下去就成了頭等大事。再說,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也並不是他的風格。
所以,設計並完成備用的生存方案,就成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托德的備選方案就是——拓展異能。
這個主意的靈感,源自那次實驗事故。
既然薩瑟蘭細菌可以封鎖異種細菌,並降低其毒化效果。那麼為什麼不在自己的身體裏,多注入幾種細菌來獲取更多的異能力,以便自保呢?
手頭上有兩個選擇,哈金斯的『衰弱細菌』,埃德加的『疾速細菌』。
對比了一下,托德更傾向於後者。
衰弱的異能力,雖然在近身格鬥中能發揮很大的功用,但像托德這樣的研究型角色,和人肉搏的機會少之又少,並不實用。
而疾速的異能力,就顯得重要多了。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打不過總要跑得過吧。增加自己的速度,無異於對於保命非常有利。
但如何將埃德加體內的細菌體,注入自己的身體又是一個難題。
首先,進入體內的疾速細菌數量如果太少,不僅無法獲取異能力,甚至會在人體免疫機能的攻擊下,直接消失。
其次,中世紀科技水平的異世界,根本沒辦法製作出現代醫學的注射器。沒有注射器,難不成在自己腿上,用刀挖個小洞,把細菌液倒進去?
最後,消毒條件太落後了。雖然自己的體內有了薩瑟蘭細菌可以封鎖病菌,但難保這個時代,不會出現其它什麼亂七八糟的病原體。托德可不想因為一次注射,就要截肢甚至丟了小命。
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如何獲取大量的疾速細菌?從埃德加體內提取更多的病原菌,這個想法剛出現在托德的腦海裏,就被徹底否定了。他可不想再看到小屁孩,在上次活體取樣時,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可憐模樣。
剩下的辦法中,最好的選擇是細菌培養。
所謂細菌培養,就是在放置細菌體的培養皿中,注入培養液,及時調整溫度、壓強和酸堿值,創造細菌最適宜的培養環境,達到人工繁殖細菌的目的。
培養液選擇了細菌培養實驗中常用的『肉湯培養基』。
將培養皿安置妥當之後,托德開始著手製作注射器。由於中世紀微型器械製作技術的低下,注射器要到十七世紀才出現黃銅材質的實用品(托德不知道,中世紀的***國家,實際上已經有了皮下注射器的雛形了)。
藥液倉和推力器很簡單,前者可以用純銀或者黃銅做成圓管,後者用皮球氣囊或者木製推杆都可以。
最大的麻煩在於針管。
前世醫學器械中,最細的醫用針管是零點三三毫米,粗一些的零點五五,零點六都有,但製作它們需要用到精密機床,現階段明顯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