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病毒(1 / 2)

讓共同操作『發現者』的異種助手們各就各位,托德自己則承擔了『偵查係繼承者』的角色。

泉水的樣本經過染色後,被放進了觀察倉。經過『風壓』真空處理後,芮契爾在托德的指令下,微調了『特斯拉』的位置,並緩緩加大了電壓強度,『聚光』異種將電子束擊打而出的光子,收集並放大燒灼在了白紙上。

托德看了看最後成像的白紙,能勉強看到樣本內的大體情況,但還是太模糊了。

又嚐試了十幾次,托德挑選了一張看上去最清晰的。

紙張上顯示了,巨大的細菌表麵附著了一個奇怪的東西。看上去有點像是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麵,放置了一台『航天登月艙』。

看著這個有著四條腿、一個球體身軀的東西,托德越看越是熟悉,這玩意兒好像就是前世裏最常見的病毒——『噬菌體』嘛。

說起噬菌體,是前世微觀世界中最常見也是種類最多的病毒。用毫不誇張的話來說,一升的水中,可能包含了上萬億種噬菌體,數量要比宇宙的所有恒星加起來還多。也難怪有生物學家會說,與病毒的世界比起來,宇宙也不過是一粒塵埃。

噬菌體裂解細菌的原理,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第一步,『登陸細菌』,噬菌體的尾部附著在細菌的細胞壁上;第二步,『產卵』,噬菌體將尾軸刺入細胞壁內,好像注射器一般,將dna注入細菌內;第三步,『孵化』,噬菌體會利用細菌細胞內的『養分』,大量複製子代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最後就像異形從宿主身體內爆發一般,子體吃光細菌,並大量鑽出去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但是一般來說,作為病毒的噬菌體,和青黴素這些廣譜抗生素不一樣,孤孤單單一種噬菌體,隻能裂解一種細菌,這聽上去有點沒用,但與抗生素相比,它們有許多好處。

比如:

一、低危害。大部分噬菌體隻會對特定的細菌進行攻擊,不會危害人體內正常細胞和有益菌。

二、少抗體。細菌很難對噬菌體產生抗體,但對抗生素卻有相當大幾率產生免疫,並可能轉換為超級細菌。

三、無殘留。噬菌體是宿主依賴性的,會隨著細菌宿主的消失而死亡,不會殘留在人體中引發一係列的毒害反應。

四、易使用。噬菌體研製開發的周期短、成本低,通過簡單的離心就可以純化並分離細菌碎片,可在常溫下長期保存,同時便於運輸和應用。

當然,除此之外,噬菌體還有許多其它用處,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對於異種細菌,有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後會提及)

搞清楚泉水能夠『治愈』異種的真相後,托德開始進一步研究這些噬菌體,倒是發現了兩件有趣的事情:泉水中的噬菌體大部分隻針對異種細菌,對其它細菌並沒有作用;幾乎是暮西鎮異能庫中的每一種異種細菌,都能在泉水中,找到特定的噬菌體天敵。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泉水中的噬菌體對『薩瑟蘭古細菌』無效。

托德一開始對此感到不可思議,但經過反複的實驗,他驗證了這一結果。當噬菌體登陸『薩瑟蘭古細菌』時,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失去活力,並最終衰竭。具體是什麼原因,憑借這台原始的電子顯微鏡,根本無法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