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砥礪前進(1 / 2)

截至教曆1171年9月底,暮西鎮的人口正式突破了八千人。放眼整個月溪平原,論起人口數量,這座沿海的城鎮已經處於排名第四的位置,僅次於銀環城、聖衛城和孤岩城。

人口的暴漲在給暮西鎮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首先,也可能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移民歧視。暮西鎮雖然對移民的遷入沒有任何準入性限製,在對待老居民和新移民時,也沒有什麼區別性對待,但這並不意味著暮西鎮中沒有群體性差異。

鎮中的居民根據遷移的時間先後,非公開的分成了數個派係。越早遷入的居民占據了更加優良的資源。比如居所更加靠近鎮中心,手頭擁有『暮西互助社』的聖骨、財富累計速度更快,孩子受到的教育更好等等。

老居民普遍對新移民抱持著輕視甚至是敵視的態度。一方麵前者認為後者擾亂了暮西鎮的治安,還占用了資源;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新移民作為廉價勞動力,壓縮了老居民的就業空間。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諸如衛生、基建、規劃等問題。而作為行政中心——暮西騎士團,由於軍事屬性的管理方式,缺乏必要的政治手段和公共機構,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總有些力不從心。

先撇開這些社會問題不談,在公共發展上,暮西鎮中增添了幾處新的大型建築。

第一個是大市集。原本托德與喬的規劃是一個中型市場和倉庫的集合體,以便攤販和商戶交易使用。但由於北島、暮西鎮、南方帝國商路的建立,市集的規模一再擴大,最後建設成為包含了露天市場、交易所、商業會所、貨品倉庫的大型集市。

第二個是劇場。由於暮西鎮文學和戲劇的逐漸興盛,居民對於娛樂生活和精神享受的需求越來越高。以文學家漢斯為首的『暮西文學社』,為了改變帳篷這種簡陋的表演場所,自籌資金、建設了一處中等規模的劇場。建築設計上仿造了古泰羅時期的圓形劇場,隻是將露天觀眾席改為了封閉式,並在原有單層結構上,拓展成為了雙層。

第三個是圖書館。哈金斯將修士和書籍從聖西德洛修道院接入了暮西鎮,喬發動了所有修士向熟識的商戶和富人們,募捐了超過五千枚銀幣,並正式建造了暮西圖書館。圖書館中設置了閱覽席和印刷室,閱覽室免費對暮西鎮居民開放,印刷室則是有償提供服務。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個大型的公共建築,暮西鎮還翻修了防衛,升級了道路,修建了公園,將城鎮的清潔由原本的承包製改為了雇傭製,提升了公共服務的效率。

在軍事方麵,暮西騎士團已經占領銀環王國三分之一的領土,共計掠奪了一百二十五萬銀幣等價的財富。以坎伯蘭為首的軍事官員,向托德提議,暫停擴張的步伐,轉而開始消化占有的土地。尤其是北石礦場這樣重要的資源要地,一旦想辦法重新開采,對於暮西鎮的發展,將是巨大的推動力。

接著是科研進度。托德在騎士團本部內,下令修建了一座研究學院,將實驗小樓中大部分的實驗器材和原料瓶罐搬到了此處。每逢周二、周四、周六的晚上,他會在學院內進行一次授課,內容是前世科學的基礎類科目,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授課對象為全體科研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