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騎士團本部的總團長室中,托德再一次看起教會送來的聖部文書。文書洋洋灑灑六頁紙,肯定了托德的功績,讚揚了暮西騎士團在北石之戰中的表現,並且隱晦的催促著騎士團世俗化一事。
托德在兩周前,拿到這封文書時,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教會要如此急迫的催促暮西騎士團世俗化。
按照道理說,暮西騎士團對於異種的態度,以及使用火藥等禁令武器,理應會惹怒教會才對,為何還會收到這樣的一份聖部公文?
托德也曾經召開騎士團高層會議,就教會的態度和文書的內容與眾人進行了討論,但讓他失望的是,暮西騎士團的高位者們,芮契爾擅長於計謀,坎伯蘭精通於戰術,肯迪醉心於科技,其他人有的是戰鬥專家,有的是內政好手,但具有大局觀、能夠洞察勢力局勢和戰略布局的政治家卻難覓蹤跡。
這封文書背後隱藏的深意,自然也無人能給出合理的答案。
既然摸不到頭緒,索性走一步看一步。暮西騎士團的高層達成了一致,世俗化勢在必行,建立一個有著獨立政體的國家,不僅能夠對占領區進行消化,還能夠擺脫教會的陰影,逐漸獲取自治與獨立。
很快,暮西鎮開始為王國的建立,緊鑼密鼓的籌劃起來。
儀式的流程、慶典的準備、人員的安排,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有一個環節讓所有人犯起了難。國王在受冕禮時,理應獲得大主教級別神職人員的祝福和授冠,但作為政教一體的集權者——托德,除了國王的身份以外,還被認定為聖子,從哪裏找到合適的神職人員,來進行這一『君權神授』的儀式呢?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決定,將王冠放置在聖十字架下的石台上,由托德單膝跪在十字架前,取下王冠並戴在頭上。
這場暮西騎士團國的受冕禮,從一開始的閱兵,接著到授冠儀式,再到騎士冊封,最後到慶典,足足持續了三天。
讓所有人反複談論的,除了閱兵時騎士團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慶典時奢華的場麵,還有這樣幾件事情:
一、作為騎士團世俗化後的君主,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托德舍棄了常見的爵位和封地製度,而是恢複了古泰羅早期的王國職務和薪酬發放製度。唯一被保留的爵位隻有一個——騎士,所有騎士由國王授予,所有騎士效忠於國王。
二、托德在授冠儀式之後,發表了一場在後世曆史上稱之為『宗教改革序章』的演說。演說內容包括了三部分:首先從教義和經文上,強調了天父是慈愛和包容的;接著宣布所有異教徒在暮西鎮內擁有行動自由的權力,不會遭受異端審判等迫害;最後為異種這個族群進行正名,否定了『惡魔遺腹子』這個不公正的稱謂。
三、鑒於鎮內人口突破了一萬人,騎士團建國完成,托德正式將暮西鎮升級為暮西城,並公布了王城的遠期規劃和目標。
暮西騎士團國建立之後,由於王城仍處於修建之中,國王的議事堂放在了騎士團本部的大禮堂。不同於過去的是,托德的位置,由原本的桌首,向上移動到了高高的布道台上。椅子也由原本的普通的扶手椅,換成了名貴樟木手工打造的華麗王座。
調高了座位,換了把椅子,穿了身皇袍,即便加冕儀式已經過去了數周,但托德依然無法快速的轉換角色。有時候他還會脫口而出『騎士團如何如何』、『作為總團長如何如何』,每到這個時候,坎伯蘭站在下首,總會用一聲重重的咳嗽提醒上位者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