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道院(1 / 3)

地初,萬物混沌,無生無滅,無始無終,無陰無陽。然,有道見,遂有緣起,有法生,故有物滅,又有靈往,開萬界一地,創六道之輪回,萬物始而有法而能得法,有道而能得道。

終一日,於此界中孕有道種出,上古先人得而開靈智,始有三千道法以參玄黃造化,以成萬靈之長。

東明陸,有國名昇,時啟明三年。

澄城是昇國的江南重鎮,早春時節的清晨,尚未完全放光,田澤水鄉裏薄霧環繞輕籠著。而就在這煙氣浩渺之中,西城方家坊內一處宅院早早地敞開了院門。這一日,是方家旁支八世孫方銘去道院修學報到的日子。

方家乃澄城望族,族中世代累積,家大業大,豪闊非常。方銘祖父方正戌乃方家族塾的主持塾師,在族中素為子弟們敬服,薄有些人望,隻是他家中的獨子早亡,僅留下一遺腹子,取名方銘。

令方正戌老懷感慰的是,方銘自幼便生得沉靜乖巧,早慧懂事,又秉著家學淵源,才牙牙學語便愛跟在祖父身後,拿著腔學著調地之乎者也,長到六歲上,卻是已將祖父房中積年的藏書讀過了大半。

約是大半年前,昇國國教道門依例對國內適齡的孩童驗資,誰料查驗到方銘身上,竟發現他有學道的賦,消息傳來,闔家上下俱是驚喜興奮不已,獨那方正戌卻將自個兒關在書房內默默半日後,才親去族裏報了族長。

東明陸,極北之地為苦寒冰原,氣溫凍寒而又多巨獸不適宜人族居住,往南以北濛東越兩山為塹隔絕,境內便是中原腹地,而繼續往下,在大陸的西南之陲,以長安嶺和長樂江為界,隔開一片蠻荒之地,自古以來由蠻族把持,蠻族擅長巫蠱秘術,更可驅使毒物蟲豸,曾也為禍中原腹地一時。

而自千多年前大昇立國之始,皇室朝堂便掌中原民生,國教道門則以道法玄妙輔朝廷而保下太平,平民百姓人人以入道門為榮,故而方有各地道院對啟蒙孩童驗資之舉。

適齡的孩童通過道門篩查,有學道賦的便入各屬地道院修習,待達到一定境界資曆之後,經由道門初步考核,通過者可取得進一步修學的資格,獲得更大的權限和資源傾斜,之後若能再有進益,便由位於昇國京都的道門總壇再行考核,通過總壇的選拔後,就能直入道門之內分管一方事務,青雲而上前途無量。

道院考核嚴格,經連番考核後一路晉升的學童,曆來在道門內都被視為嫡係正統,即便有學童可能因種種緣由最終未在國教道門內任職的,此後入朝為官,抑或入伍為將,履曆上有過這番過往,也定可被上峰賞識,前程未來較之常人來,自可算是一帆平順了。

方家祖上以文入朝,出過一科狀元,四名二甲進士,另有三甲同進士數人,田蔭祖產殷實,雖因近十多年來族中子弟在恩科上並未取得多大建樹,而顯得方家在朝堂上有些青黃不接,露出些頹勢來,但在江南路的世家豪族中依然有著一席之地。

而方家族長得知族內的子弟中竟又出了名有學道賦的,不免喜出望外,大感欣慰之餘,忙命了族中的管事安排張羅各項事宜去了。

臨近學期,族裏一邊幫著方正戌家中準備,一邊又打發了人去城內城外各處上下打點。正式入學報道的這日一早,族中嫡長房內方銘的一名族兄帶著一隊車馬前來到了方宅門前。

方正戌與老妻並兒媳一家子將方銘送出了門,雖連日來教誨殷切,但稚兒此去學道,無事至少三年不得返家,方銘總角之齡都尚未到,一家人圍攏在大門口,值此分別之際,難免悲愁離緒。

方正戌邁出宅門見到方銘那族兄,道了聲:

“鎬哥兒辛苦。”

塾師威嚴,方鎬是打便是在方正戌座下啟的蒙,雖隨著年歲學問增長,家中後來又另延請了西席教導,但此刻見了他仍不免有些惴惴,於是忙下馬問了安,又向著方正戌老妻與方銘母親見禮後,才和顏悅色地同方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