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包炸雞據說是清光緒年間,,梧州府台從桂林帶來一位名廚創製的。經過代代師傳,現已成為WZ市傳統名菜。
據說當年粵軍將領陳濟棠為能吃上梧州紙包雞,曾特派專機由穗來梧空運此佳肴回去品味。
但可惜的是,這道菜的技法上並沒有失傳,但最主要的材料春筍紙卻已經沒人用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加便宜和好尋的玻璃紙和玉扣紙。
所以說有時候傳承的斷層,很大程度上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有關。
劉芒先將三黃雞身上斬成大件,然後撒上料酒,佐以醬油、薑汁、茴香粉、八角粉、古月粉、陳皮等調味料和蔥白粒,用手細細按摩起來。
“老大,你這是幹嘛?泰式馬殺雞?”五眼斜靠在灶台上,嘴裏叼著一支軟塌塌的軟白沙,一臉的痞相。
“永遠不要低估廚師的雙手!”劉芒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充分的按摩能讓雞肉更加的緊實,也更加的入味。可現在的廚師大多都不注重這樣的細節,但功夫菜,功夫菜,你不下功夫哪能做菜?”
“劉芒哥哥,剩下的雞毛我都拔完了,還要我幹別的啵?”關小夢撩了下額前散亂的頭發,站起身問道。
劉芒從水月居回來後,見小姑娘也沒地方去,就將她帶回了家,反正自己如果開店的話也需要人手,不如將她留下。
可沒想到的是,小姑娘不愧是超級大吃貨,對吃的執念可謂是超越了一切,聽說劉芒是廚師,想都不想就點頭答應了。
見到劉芒今天準備做菜,更是跑上跑下,忙前忙後,搞的平時打下手,賣苦力的五眼居然沒什麼活幹。
給雞脫毛可是個苦力活,不但要忍受開水燙毛後雞身散發出的那股腥臭味,更考驗著一個人的耐心。
特別是對劉芒這樣精益求精的廚師來說,上麵隻要有一根細毛,都算做不合格。剛開始弄的時候五眼可沒少挨他罵。
可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姑娘聽到劉芒訓斥五眼,說要是毛沒弄幹淨會影響菜品的口感後,便主動承擔起這項繁瑣的工作。
其仔細的程度,要甩上五眼這個糙漢幾十條街。
“休息,休息。一會就有得吃了。”劉芒心裏很不好意思,這算不算欺榨童工?
“好嘞!”關小夢興高采烈的搬過一個小凳子,雙手托腮,眼裏是滿滿的期待。
雞肉醃製好後,劉芒取出一疊魯義天給他製作好的春筍紙。
這個春筍紙和廚師平時常用的白色玻璃紙不同,呈淡黃色,湊上前聞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將雞塊放入攤開的春筍紙中,包成長方形的包裹,然後用香菜梗捆紮結實,前期工作就完成了。
架鍋上油,油溫燒至八九成熱,再將包好的雞塊,放了進去。
包裹好的雞塊在油鍋中翻滾,細碎的油泡從紙包上冒了出來,黃色的紙張的顏色越來越深沉,一股春筍特有的清香幽幽湧入劉芒的鼻端。
待到紙包炸得焦黃略帶黑色後,劉芒用漏勺撈起,輕輕的控了下油,整道菜品就宣告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