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猛火灶台的火一下劉芒扭到最大,青色的火苗一下就竄起一尺多高,熱氣襲人!
在世界烹飪界裏,可以毫不吹牛的說,沒有哪個國家的廚師能像中國廚師一樣,對火候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文火、小火、中火、慢火、快火、猛火、每一種火候都是一種單獨的技法。並且用不同的火候料理出來的菜品,在味道上也絕不相同。
好比現在這道‘幹炒牛河’來說吧,一個優秀的廚師能全程猛火,在短短的幾十秒內就能完成這道菜品。
這在那些國外的廚師看來,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在中國廚師眼裏,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镔鐵所製的雙耳炒鍋,一架到灶台上1500多度的火焰上,鍋底瞬間就變得通紅。
一盆色拉油倒下,不到15秒的時間就炸起了細碎的魚泡眼,冒起了陣陣的青煙。
醃製過的牛裏脊肉片,被劉芒裝在漏勺中下入油鍋裏。隨著‘滋啦’一聲爆響!陣陣肉香便飄逸開來。
過油六成熟!幹炒牛河裏麵的牛肉,如果套用這個標準,那簡直和教科書一般嚴苛。
炒肉在鍋裏輕輕攪動三下,費時最多3秒,馬上就要迅速起鍋。因為哪怕再晚上一兩秒,極嫩的裏脊肉裏麵的水分,便會如退潮時的海水,迅速的逃逸而去。
“嘩!”牛肉連帶著鍋裏的熱油,一起被劉芒倒入放置著濾網的不鏽鋼盆裏。
“小五!上河粉!”倒去餘油的炒鍋重新放置在灶上,劉芒一聲喊。
“好嘞!”河粉已經事先被五眼用筷子挑散,這樣的話不容易粘連,也更好上色。
河粉被倒了下去,劉芒左手抓住炒鍋的鍋耳,右手持著炒勺,雙手一起發力,用一種帶著韻律的節奏翻炒起來。
透過牆上的液晶顯示屏,和架設在灶台上方的攝像頭,能夠清晰的看到劉芒的整個動作,和鍋裏食材的變化。
“好!”評委席上傳來一陣叫好聲。
“韓主廚,你說這年輕人的灶台功夫,是怎麼練出來的,我已經看了多次廚神大賽,這種漂亮的身段還是第一次看到!簡直徐而不急,張弛有力啊!”
“是啊!江山代有人才出!很難想象他才學藝三年!”韓少白的眼裏有掩飾不住的欣賞。
如果以前他還對劉芒有些芥蒂的話,那現在已經被這個年輕人的天賦和勤奮給徹底衝淡了。
為什麼我就遇不到這麼好的徒弟呢?怎麼又讓不語那個老鬼搶了先?
“什麼?才三年?”李老一臉的吃驚:“看他這個爐灶功夫,就算天賦再強,沒有個十年的磨練也出不來吧?他怎麼辦到的?從娘胎裏就開始學炒菜?”
記得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中國菜的最大魅力有很大一部分不在菜品本身,而是來自做菜的廚房。
在蒸汽升騰,火光繚繞間,在廚師們手中的刀、鍋,勺、碰擊發出的聲音中,在各種調料散發出的香味裏,看著一道道菜品新鮮出爐——即使不吃,也能從視覺、聽覺、味覺上,得到極大的享受。
“嘩嘩嘩!”河粉在熱鍋中翻炒片刻,一勺老抽便倒了下去,迅速將本是雪白的河粉染成一片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