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是不對啊!如果兩種食材混合在一起,是一種全新的味道。那幹嘛不直接放在一起烹製呢?不是一樣的嗎?”李若男疑惑的問道。
“當然不一樣了!和羹之味的第一要素,那就是將人的口腔、舌頭、味覺、嗅覺、甚至唾液都當成一種烹飪的工具!兩種不同的食物,也隻有通過人體的咀嚼和品嚐,才能變成一種全新的味道!”
“哇塞!聽起來好神奇啊!”李若男驚歎道。
“其實‘和羹之味’在中國烹飪裏是早有記載的,隻不過我現在才想起來。”
“早有記載?”
“沒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在臨刑前就曾留下最後一句話:花生米與豆幹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
“隻是將兩種不同的食材混合嗎?那也太簡單了。”
“當然不是了!想做出這個‘和羹之味’,除了廚師要對食材有著透徹的了解外,還有有一份心意,正是這份心意才能讓兩種不同的食材升華,進入到另外的一個層次。”
“越說越迷糊了,我聽不懂!”李若男一臉茫然。
“其實我現在也沒完全明白,不過肯定有人懂。”劉芒笑道。
“啊?那是誰?”
“呶,老板娘和對麵店子的老板囉。”劉芒指了指前麵的老板娘,回道。
“她……?”
“大叔,您是本地人嗎?經常來這吃‘酒釀元宵’?”劉芒轉向旁邊的桌子,朝著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大叔詢問道。
“是啊!這家店開了二十多年囉,我從小吃到大的!”
“那您知道這家店的老板娘和對麵的老板,為什麼要搭配著賣食物?幹嘛不將店開在一起?這樣多麻煩。”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叔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老板娘,他側過身,壓低聲線:“老板娘和對麵的老板,以前可是一對情人!”
“情人?沒想到真讓五眼猜中了。”李若男恍若大悟。
“既然是情人,那更應該將店開在一塊啊。”劉芒詫異道。
“哎,一言難盡啊!”大叔歎息道。
“這家店的老板娘和對麵的老板從小一塊長大的,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們家裏,一個是做綠豆糕,另一個賣甜酒,都是祖傳的手藝。”
“那他們最後沒在一塊嗎?”李若男追問道。
“本來大家都很看好的,可多年前,因為一幫小混混在對麵的店裏尋事,老板拿刀失手捅死一個,結果被判了二十多年。”
“啊?那老板娘沒有等他嗎?”
“等了,怎麼沒等?等了十多年,後來拗不家裏父母的以死相逼,最後嫁給了別人,並且還有了兩個小孩。”
“那最後呢?”
“最後,老板通過減刑提前出獄了。而回來後,老板娘的丈夫也因病去世了,於是老板重新將家裏的糕點店開起來,就開在老板娘的對門。”
“現在都是單身,那他們為什麼不在一起?”
“可能是老板娘以前的老公對她不錯,兩個孩子又反對吧。加之老板對當年的事情很愧疚,所以雙方都拉不下臉,拖拉了十來年,最後就成這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