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無須去皮,直接撕成小塊,扁豆角扯去中間的那一根筋絡,掐去頭尾。小土豆刮皮,攔腰一下。五花肉切成方塊,排骨剁成半指的長條,燒上一鍋開水,先汆去血氣……
這道‘東北亂燉’根本不需章法,也不需太多技巧,要的就是一個隨意。
恰如在天寒地凍生活的東北人一樣——豪爽,大氣,不拘小節……
熱鍋冷油,下蔥薑爆鍋,倒入五花肉和排骨炒製,去除一下多餘的油脂。
接著,馬上就是一勺東北大醬蓋了進去,繼續翻炒。
東北的大醬和四川的豆瓣醬不同,沒有加入辣椒,而是純粹用鹽和大豆醃製,發酵而成。
大概做法是將黃豆洗淨蒸熟,搗爛做成醬塊,放在屋裏棚板或櫃頂上。
因室內有溫度,能使醬塊發酵,待到來年舊曆四月十八前,取下醬塊刷淨綠毛,掰成小塊入缸,一層醬渣一層鹽,再加入適量淨水。
最後在缸上邊蒙一層紗布,防止刮風進入雜物灰塵,經過一個多月的風吹日曬,醬色深紅,即可食用。
對於很多外地人,特別是南方人來說,這種大醬是入不了口的。因為這種大醬很鹹,而且還有一股豆粒發酵過後的異味。
但對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來說,無論是燉肉還是蘸菜生吃,這種醬都是每家每戶,餐餐必備的調味品。
此刻,劉芒的心中一片空明,他依稀又找回了年少時,他的爺爺教他做蛋炒飯時的那種快樂。
油要少放,蛋要攪散,火氣要旺…
你力氣小,顛不了鍋,那就要快速的攪動鍋鏟…
米飯要炒散,蛋液要均勻的包裹在米飯上…
一幅幅畫麵在他心裏亮起,又迅速暗淡下去…
劉芒笑了……
賀東臨抱出一個壇子,揭開上麵的封蓋,將裏麵的茄子舀了出來。
經過去瓤、切絲,曆經九蒸九曬,又用雞油浸泡過的茄子絲,現在已經和蘿卜絲一樣,顏色金黃燦爛。
雞脯肉用小錘子細細的砸過,砸斷裏麵的筋絡,然後切成小丁。這樣的做法能讓它的肉質,變得更加細膩,爽滑。
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各色幹果碾成碎末,再配上同樣切成丁的猴頭菇、春筍、五香幹子…這道‘茄鯗’的輔料就準備完畢了。
為了複製這道‘茄鯗’賀東臨曾想了很久,始終不能成功。因為無論怎麼做,所放的配料都會蓋過茄子的味道,讓這道菜似是而非。
直到後來經過一位著名的紅樓學家指點,他又逐行逐句地的通讀了三遍《紅樓夢》後,這才恍然大悟。
《紅樓夢》中的美食比比皆是,但這道菜顯然不是成功,沒有茄子味道還能叫‘茄鯗’嗎?甚至比不上很大眾的‘魚香茄子’。
這並不是說“茄鯗”不好,而是輔料的味道擠掉了主料的味道,茄子已經不是從前的茄子了。
那麼,大觀園為何要將一道,本來很普普通通的草根小菜搞得這樣複雜?賈母又為何要請劉姥姥品嚐這道尋常小菜呢?
所以在賀東臨看來,賈母請劉姥姥吃‘茄鯗’首先是基於認知層麵,她的目的是向劉姥姥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