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為實在是太晚的緣故,莫秋便早先退去。
臨走前,他勸告宋璟要以身體為重,還是早些睡去為好,宋璟微微點頭,算是應下了。
烏雲遮月,宋璟挑了挑油燈,好讓它燃地再旺些,隨後,便集中精神,伏在桌頭的案牘之上;十數年的靖妖路,可是有的讀呢。
次日,整理好行裝的莫秋隻身前往忠王李浚位於洛陽城的住所,隨後,便與忠王一同前往位於皇城內的南書院。
沿路,忠王與莫秋細了諸多宮中的規矩,叫他萬萬莫要逾矩行事,且再三叮囑,若需行事,必須要經過他的同意,不然,他便不再幹涉這件事情。
當然,對於忠王的告誡,莫秋都是一一應下了。
第一,他熟知皇城之內,規矩森嚴,再加上大唐曆來皆是誅殺親眷才得來的皇位,縱是李隆基也是這般;故而,深宮中的皇子們也大多如履針氈,而這其中,以這位三皇子最為謹言慎行。
其實,這也是莫秋最想不明白的一點。
如此謹慎微之人,怎麼會應下這般凶險的計劃?
但總歸,此人是宋公所托,想來應當是可靠之人,所以,莫秋也想過多猜疑。
不過,莫秋哪能想到,這位坐與他對麵的忠王,此刻的心中卻是非常難受!
他本想在這後宮之中獨善其身,故而一開始便沒想管這閑事,可是宋公竟然此事與永安有關。
雖皇城內,隱隱有些不好的傳言,是永安與那骨妖有什麼關聯,但李浚自恃才學甚高,根本不去理會這些無稽之談。
但既然宋公向其言明卻有此事,也派出了靖妖司人員前來查案,這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父皇兒女雖多,但都與他無甚交情,至多不過是點頭之交,表麵客氣罷了;但這其中,唯獨永安,是他無法放任不管的。
且不其母親曾與自己的母妃多有交情,便是這位妹妹的性格,都與自己諸多相仿;若是連這般惟願獨善其身的女孩都被卷入這些是非之中,那蒼,可就太過不公了。
而且,李浚對於眼前的這個孩子,可是諸般不信任,他想不通宋公為何要派這樣一個孩童來到宮中。
可是,隨著沿途的接觸,他發現,這個孩子的城府,可比自己想象中的要深地多,而其當下,也是多了幾分心安。
喜怒不言與色,但凡自己話,他必恭聽;如有疑惑便詢問,談吐間的簡潔幹練不是自己能夠想象的。
而且,縱是身處恢宏的皇城之中,其也未與那通常之人一般好奇。
要知道,原先在長安時,那位跟了自己多年的書童,可是足足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對這浩大的皇城失去興趣的。
縱是自己,在年少時,也是對這恢宏的宮殿,有著無比的遐想。
就這樣,在二人各有所思之際,忠王的車架,來到了南書院。
下了馬車,李浚走在前頭,莫秋則跟在身後,彎著腰提著書盒。
沿途,李浚與周遭熟識的皇子王女打著招呼,看著好似頗為熟絡的樣子。
很快,二人來到書院內,找到了永安所在的書房落座。
沒一會兒,其他幾位皇子王女,也已落座。
在這個房間裏的,多是較為年幼的皇族子嗣,而李浚來之前,是特意尋了先生,自己有些問題前來討教。
這理由非常充分,所以李浚也得以落座於此。
學堂上,先生在台上講課,底下的皇子們聽得卻是昏昏欲睡,而此時的莫秋,正跪坐在門旁,那是伴讀書童或隨身侍女呆的地兒,位靠房間的最尾端。
但這裏,也是最能觀察房間裏人的好位置了。
莫秋低著頭,微閉著雙眼,心中默念咒法,將藏於身體之中的“氣”逼到體外。
“氣”在空氣中流轉,查看著書房內的一切。。
縱觀全場,算上李浚,這兒攏共不過六位皇族親眷,其中四位是皇子,兩位是公主。
而莫秋很快,便探尋到了那位永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