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前車之鑒(1 / 2)

秦池酒廠位於山東一個不知名的小縣城,1990年才正式領到工商執照。建廠初期隻有幾間低矮的平房和一地的大瓦缸,車間裏的雜草長得得有半身多高,是當地無數不景氣的小酒廠的其中一家,生產的白酒也從來沒有跑出過當地縣城以外的區域,由於發不出工資,全廠一半以上的工人都想往外走。

就這麼一家即將破產的酒廠,加上當時市場又被像孔府家酒這樣具有濃鬱的文化背景和獨特的消費定位的知名品牌牢牢占據,麵臨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秦池酒廠幾乎注定了破產的結局。

麵臨這樣內外交困的局麵,當時秦池酒廠決定劍走偏鋒,把銷售的重點移開了當地,他們把目標瞄準了天氣寒冷、人口眾多的東三省,當時有句話叫:“得三北者得諸侯,得京滬者得天下。”秦池酒廠避開了本地鋒芒畢露的孔府家酒,將戰略重地定在了東三省,由於定位精確,在東三省猶如無人之境,很快秦池酒廠便在東三省打開了局麵。

但東三省的局麵還遠遠不能滿足秦池的野性,秦池將目標放在了整個全國市場。1995年的央視標王競標中,秦池酒廠以 6666萬元的最高價擊敗眾多對手,成為當年的央視標王,“央視標王”的稱號為秦池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聲譽。經新聞媒體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國一夜之間由無名小輩變成公眾明星,產品知名度和企業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這個之前默默無聞的小眾白酒在白酒如林的中國市場成為名牌。

秦池迅速成為中國白酒市場最顯赫的新貴。不到一年,秦池銷售收入增長五到六倍。秦池又相繼投入數百萬資金,運用當時最先進的三維動畫技術拍攝了數條形象廣告片。同時為了符合“中國標王”的身份,秦池一下子購買了三輛奔馳車,並開始投入數千萬元用於改造辦公大廈。那時候,在外的當地人被問起自己的家鄉時,總會自豪地回答:“秦池人。”秦池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第二年,秦池集團再以3.2億元的天價衛冕標王。但是要消化掉3.2億元的廣告成本,秦池必須完成十五億元的銷售額,產、銷量必須在六萬噸以上,然而,秦池在山東的基地每年隻能生產三千噸原酒,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於是,秦池從外地一些酒廠大量收購原酒,運回來後進行“勾兌”。但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秦池酒廠勾兌酒的消息一經曝光,並經過傳媒一輪又一輪的反複報道,秦池積累起來的品牌知名度立馬坍塌。

就在曝光的當年,秦池完成的銷售額不僅沒有達到原來預期的十五億元,而是六億元,第二年,更下滑到不到三億元。從此一蹶不振,最終從公眾的視野中消逝了。

步子跨得太大太快,容易扯著蛋。

“工人現在確實不怎麼好找,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你看我們酒廠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我倒有一個想法。”陸凡突然又冒出一個點子,便對劉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