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逼托尼給他們造導彈,而托尼隨即展示什麼叫做“天才的逃脫之法”,也讓那些恐怖分子知曉,沒文化有多可怕。
托尼造了一副低配版的鋼鐵戰甲,也就是馬克一號,可惜那些恐怖分子看不懂圖紙,還以為他改進導彈。
直到托尼把戰甲造好才發現不對,可惜已經遲了。
那些恐怖分子衝進山洞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個鋼鐵巨人,子彈打不透那鋼甲。托尼穿著馬克一號,一路屠殺到了外麵。
托尼殺出重圍,一番激烈的大戰,馬克一號各種功能不斷展現。那戰甲外形醜是醜了點,但真的威力不凡,殺得那些恐怖分子毫無還手之力。
伴隨著最後的爆炸,戰甲一飛衝天。
托尼獲救了。
《鋼鐵俠》沒有《阿凡達》的美景,但卻有了不一樣的3D感受。
3D用於槍戰,觀影感受並不比那些“美景”來得差。
或許,在這點上,與原版比起來,占了不少便宜。
這是《阿凡達》之後,最有“3D”效果的一部影片,很大程度之上滿足了影迷對這類影片的需求。
而原版上映的時候,影迷對3D的好奇度早已大打折扣了。
影片繼續,吸引影迷的顯然不僅僅是3D觀影感受,還有電影本身。
回到美國的托尼第一時間宣布關閉斯塔克集團武器部門,傲嬌的他什麼也沒有解釋,或許也沒法解釋。
難道解釋為什麼他的武器會在那些恐怖分子手裏?
托尼關閉武器部門,自然引起公司大佬的不滿。
他叔叔光頭大佬俄巴迪亞·斯坦找上門來,可惜沒用。
托尼的性格本就有些“一意孤行”,這與影片開始,小辣椒勸他不去阿富汗一樣。
關閉武器部門,斯塔克集團的股票會大跌,他不知道麼?
知道也一樣如此。
托尼開始做戰甲,測試馬克二號,賈維斯出現,各項黑科技也一一出現,看的人大呼過癮。
製作,測試,一次次失敗,讓影院裏麵時不時想起一陣哄笑。
而當托尼獲得成功之時,影迷卻也替他高興,並且大呼過癮。
當然馬克二號全身鏡頭出現,從腿部開始,腰,肩,背,手臂,甲葉一項項的活動,直接驚呆了無數人。
跟那馬克一號的低配版比起來,簡直酷斃了。
一番適應之後,馬克二號一飛衝天,那科技感所帶來的觀影滿足感充斥著所有影迷。
這一段長達一分多鍾的飛行鏡頭看得影院裏的影迷都心潮起伏!
尤其是有些鏡頭感覺好似要衝出屏幕,撞到自己一般。
那感受實在太暢快了!
影片漸漸播放到了後半段,佩柏將舊的反應堆送給托尼,配上紙條:“證明托尼有一顆溫暖的心。”
這對於影迷來說,並沒有什麼感觸。
不過,一些電影人卻隱隱感覺這是一個伏筆,那舊的反應堆或許會起到作用。
托尼知曉是俄巴迪亞·斯坦將武器賣給恐怖分子,隨即托尼穿上戰甲,直接去將那些恐怖分子幹掉。
一番戰鬥,充分展現出馬克二號的威力。
而歸來途中遭遇美軍戰鬥機,酷炫的鏡頭一個接著一個,鋼鐵戰甲的威力跟炫酷幾乎征服了影院所有影迷。
這才是科幻片,這才是3D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