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二座小高爐投產(1 / 3)

天啟七年五月。端午節。

守漢用粽子和五彩線、艾草逗弄了一會兒二丫,讓這個胖胖的小姑娘一會笑的前仰後合,一會又要去找阿娘告狀。

在一旁曬著太陽坐在竹椅上一麵喝茶,一麵看著內宅開支賬目的鹽梅兒,不時地低聲同美珊和詩琳姐妹兩個商談一下府裏的開支情形,需要給黎慕華和五姨太畫眉,哦,就是那個李秀秀的隨身丫鬟,守漢因為秀秀的死,衝冠一怒為紅顏,找到了一個合理合法的理由,滅掉了鄭家,回來看到這個曾經和秀秀一起同自己共赴巫山的女子,在與李沛霖打過招呼之後,便由李沛霖認作義妹,由守漢收了房,不過,排位隻能很是委屈的排在鹽梅兒、美珊、詩琳姐妹兩個,黎慕華之後,成為五姨太。

美珊扶著微微隆起的小腹,一麵小心的同鹽梅兒說話,一麵用一雙漂亮的鳳眼看著在草地上同二丫嬉戲的李守漢。坐在鹽梅兒下垂手的詩琳,同樣的小腹微微隆起。

這是當日水晶宮落成之時,守漢拉著這對暹羅姐妹花在裏麵試驗了一番的成果。

這應該是守漢在河靜府過的最後一個節氣了。

經過反複的測算、研究、討論,甚至是爭吵,南中軍的高層們不得不承認,河靜這裏確實是有些偏僻了,對於整個戰略格局的展開,工農業產品、各類物資、信息的傳遞流通都是極大的弊端,同時也不利於新區的開辟和發展。為此,大家決定,各級機構開始向昔日的阮家舊都順化搬遷,河靜府,則是成為南中軍的工業基地。

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以後河靜府的功能定位就是南中軍的心髒,為南中軍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和新鮮血液,而新的行政中心順化則是南中軍的大腦。

經過一個多月的搬遷,已經在順化形成了新的辦事機構和能力,各個機構逐步的開始運轉起來。畢竟曾經是一個地方政權的核心,無論是從城池還是街道廟宇官榭都要比之前隻是一座千戶所的河靜來得底蘊深厚。

但是,別人可以先行到順化去打前站,但是守漢卻必須留在河靜這裏,一直堅持到大概中秋節前。

除了政治方麵的考慮安定民心軍心士氣以外,便是因為眼下第二座小高爐的建設已經進入到了尾聲。

同第一座小高爐相比,第二座高爐在設計的時候便考慮到了熱風爐技術,可以將爐溫提前加熱,雖然沒有高爐的工業用溫度計,但是參照第一座高爐的參數,守漢大概估計了一下,溫度應該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由此進行推測,原來的利用係數由2提高到3.5,把焦比由原來的1降到了0.75至0.6,這樣提高了高爐的產量,降低了焦耗。

接下來,便是高爐的壽命問題。

同樣是鋼爐殼的第一座高爐,設計壽命應該是五年左右,雖然經過幾次技術改造,但是守漢估計它的壽命不會超過十年。想想也沒有別的辦法,小高爐的命運本身就是如此。

冶煉時煙塵彌漫,大量排放有毒的廢氣、廢渣和廢水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大,小高爐那僅有100立方米的容積,又沒有煙氣淨化措施,汙染嚴重、裝備落後,屬於絕對的淘汰產業之列。別的不說,單是“三廢”排放嚴重超標。熱能利用效率低,浪費能源,這幾條罪名就能夠讓李守漢在環保局的辦公室裏痛哭流涕到天明。

但是,您說的那是二十一世紀,守漢所在的卻是十七世紀。容積為100立方米的爐子,絕對是外星科技,一爐子下來可以出產幾百噸鋼鐵,這樣的技術,是絕對可以讓蘇老四這樣的工人為之驕傲和自豪的!忘了說了,蘇老四已經是二號高爐的主管了。

昔日在眾人眼中的耙耳朵、怕老婆的孱漢,突然之間一躍而成為一個高爐的主管,手下有著幾百號人,還有上千的官奴、四十多輛馬車隨時聽候調遣,這種衝擊對鋼鐵工人們是巨大的。除了升職之外,人們看到的是經濟地位的變化,蘇記的大食堂,已經把分號開到了鋼鐵廠的門外,每天到那裏去享用一日三餐加夜宵的工人絡繹不絕,隻要拿出鋼廠的腰牌,便有一個雞蛋贈送。在這樣巨大的變化麵前,工人們無一個不是暗中憋足了勁,希望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蘇老四。已經有小道消息在工廠裏流傳,主公在建立了第二座高爐之後,還會建立第三座高爐。自認為腦子比較好使的人,開始琢磨如何能夠提高效率,減低損耗,用最小的損耗、最少的時間,出最多的鋼鐵。覺得自己技術還不錯的,便繼續苦練技術,力求精益求精。用習慣數字來衡量的守漢的話講,一個個都在那裏用米、用斤、用秒說話。

在以鋼鐵廠為核心的煤鐵聯合企業的建設中,隨著守漢近乎於瘋狂的不計工本投入,通往焦化廠、石溪鐵礦的燒灰道路被拓寬,可以令五輛四輪馬車並行。

當很多人還在為主公這個瘋狂的舉動捏一把汗的時候,嗅覺靈敏的各地商人已經想法設法的要在這座產量幾乎可以同大明朝的半壁江山相比的鋼鐵廠建立業務聯係。

順風車行的東家之一扈仲康剛剛在兩廣地區透露出一些風聲,便有人蜂擁而至。“扈大東家,你隻要能夠賣給我生鐵,我可以白送給你五百匹騾馬,並且賣給你一千匹騾馬,以後每年都有至少五百匹騾馬賣給你!”

能夠有這樣的豪客自然令扈仲康大喜過望,想想也不奇怪,這個時代鐵器貿易的利潤之豐厚超乎人的想象,從明中期開始,就有北方的商人南下販運生鐵、鐵器等物,往往一次便驅趕數千頭牛馬用於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