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一爽失分寸。被兒子一刺激,易老頭兒屁顛顛跑去牽出他生滿了鐵鏽的自行車,騎上車徑直往老蘇院長家去了。
蘇院長的獨家小院兒在楊院士家小院前邊不遠。退了休的易炊事員騎著車從楊院士院門口過的時候,見吳教授正從院子裏出來。老同事見麵,吳教授抬起胳膊,順便打了個招呼。
易炊事員停下車,恭恭敬敬地站在路邊,等吳教授過去。見吳教授和和氣氣的樣子,易炊事員突然想請他們夫婦倆也去參加自己的生日聚會。他抬了抬下巴,正要開口,卻見後麵楊院士從院子裏出來。易炊事員立刻閉了口,打消了邀請他們夫婦的念頭。吳教授是挺和氣的,可這個楊院士卻不那麼隨和。她可是學院裏出了名的鋼板臉。
等楊院士夫婦走遠,易炊事員立刻重新跨上車往蘇院長家奔去。一路上,他不斷地心裏安慰自己:有什麼好得瑟的,不就是個院士嗎?可惜卻生不出兒子!你看,我兒子比你那閨女爭氣多了,還混成官了呢!
一路哼著小曲兒,來到蘇院長家,蘇院長不在,隻有院長夫人黃阿姨在家。聽說特地來請他們夫婦倆參加七十歲生日宴,黃阿姨有些遲疑。
易炊事員忙道:“都請些老朋友,不要你們送禮金的!”
蘇院長一向不主張參加一般下屬的生日宴會。他不參加這類活動並非因為禮金問題,而是不想助長學院裏這樣的風氣。
學院那麼大,種種工作崗位的教職工加起來兩千餘人,如果都這樣禮尚往來,極容易形成小團體,一旦形成小團體,就難免滋生腐敗風氣。職員巴結一般教授,一般教授巴結係領導,係領導巴結院領導。沒人情關係不拿米米兒就不給辦事不給好處,層層形成潛規劃,哪裏還有什麼正氣可言。風氣一壞,學校就辦不好。別忘了,學院裏還有幾萬學生。一旦形成了這樣的風氣,很容易又在學生之間蔓延。那麼,就真是誤人子弟禍害社會了。
當然,也有幾個關係特殊的老同事例外,比如楊院士。但是,這樣的走動極其低調隱秘,如果當天楊院士還大請特請了別人,他們也絕不可能出現在楊家了。
可是,易炊事員作為學院的底層民眾,又怎知這些道理?反而說些不是來請禮金的不上橋的話來。
黃阿姨掂量著,老易人都親自來了,又是退了休的老同誌,且還是在他家裏請客,估摸著問題也不大,再說,老蘇名義上也已經退休了。於是,她說道:“老蘇呢,確實有事走不開,等會兒我過來一趟吧!”
雖然沒老院長,可有院長夫人前來,也算是蓬蓽能生輝臉上能長光了。易炊事員便不多話說,反複給院長夫人強調了不要送禮金的話,騎著車回去忙活了。
易炊事員雖然沒什麼上得了台麵的朋友,可是貧民朋友還是有幾個。得知有重要客人來,一個賣菜的老朋友和一個賣肉的老朋友特地帶了肉菜來幫忙。三個老頭兒係著圍裙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易榮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