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頭,一臉的迷茫,“大師您可說的是真的?”
“出家人哪裏能打誑語呢?”
“呃……這就怪了,那還會有誰呢,這裏我除了認識您其他人都不認得呀,誰那麼好心叫人給我送齋菜來呢?”她對若苦說出心裏的疑惑,想聽聽他的說法。
若苦沒有再回答他,隻是笑著點了下頭,牽著她朝著裏麵走去,“有心人,也不見得是為了你,多想無意,今天貧僧倒是想問你幾個問題,可使得?”
“嗯,當然使得”她頭點的如搗蒜,細心的她觀察著若苦今天的神色,想起了覺癡剛說的話,又看著若苦一臉坦然的祥和,沒有什麼要趕她走的意思,那心的憂慮頓掃而空
隻聽若苦問她,“你知道為什麼這齋堂又叫五觀堂嗎?”
很是無知的搖頭,若苦笑著指著供奉的彌勒佛,“這裏供奉著彌勒佛主並不是因為世人所想的肚量大,而是佛主能笑盡天下一切不平之事,肚能容納世人的苦難,所以彌勒佛住亦是叫苦樂佛。”
“那跟齋堂叫五觀堂有什麼關係呢?”問道。
“五觀即:一、計算你的功過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若苦說完看著她,卻見一臉的迷茫的。
“大師你說的話我是聽見了,可是我卻完全不懂是什麼意思啊?”
若苦繼續說道:“每天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要飲水思源,知道這些都是從哪裏來的,麵對佛住細細的想一想,這頓飯我們是不是有資格去吃,用飯時,不要見到上味好餐就起貪心,見到味餐就起癡心,見到下味食就起瞋心就會墮入三惡道,吃飯是為了治療饑渴,長養身體,以更好地供奉佛住拯救蒼生,而食物也是藥,所以不能起貪著,不吃會生病,多吃也無意,所以要懂得節製,這樣才是修身養道之理,你可聽明白了?”
對於他說的話聽的有些清楚又有些不清楚,腦裏像是能把握住一些東西了,卻又像是水的魚兒一閃而過,當齋堂內響起了僧人們誦經的聲音時,她的心裏頓時覺得是一片空靈,回想著若苦的那句話,“佛主能笑盡天下一切不平之事,肚也能容納世人的萬般苦難,所以彌勒佛住亦是叫苦樂佛。”
心裏還是一團迷霧,像是摸到什麼,卻總是要消失,若苦指著碗裏的一碟素炒黃瓜,“你嚐一下!”
她依言而做,夾起了一片黃瓜,隻見那黃瓜薄如蟬翼,翠綠的邊兒襯托著白綠的肉,晶瑩剔透,美的如精雕的翡翠,讓人不忍將其吞下,心裏有種感覺:自己是否配吃這眼前的食物……一時間心裏千頭萬緒,開始反省著自己。
當她懷著一種幾乎膜拜的心情將其放入口時,那叫人稱奇的是口感,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薄如蟬翼卻又是脆嫩爽口,足可以看出掌勺之人對於火候的把握是多麼的純熟,而那沒有被菜油所覆蓋的黃瓜的清香,像是止不住的泉眼咕咕的向外冒著,食之讓人如墜無塵虛空,煩躁的世界忽的就變的異常的寧靜和輕柔,那老是驅散不開的迷霧也因為這樣的心境而漸漸的消散……
“謝謝你大師……”她上前和若苦行禮。
“你謝老衲什麼呢,是你自己有所頓悟吧?”若苦麵帶微笑,等待著她繼續說下去。
她深吸了一口氣,那黃瓜特有的清香還殘留在唇齒間,“嗯,是的,曾經弟隻是以為,為廚之人的職責,就是將普通的食材化為神奇,看見別人吃的開心,那麼心裏就滿足了,可是現在卻不是這樣想了。
當手裏拿著任何的食材時,應該懷著感激的心情,珍惜它,要懂得好好的利用它的每一寸我們烹飪食物時總是會帶著自己的心情進去,這樣是極為不好的,若是要世人懂得這食物蘊含更多的東西,那麼為廚者就該有著彌勒佛主般的大肚,即使不能包容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但是也不可以讓自己烹飪的食物裏參雜了自己的邪念。
食物一定要盡善,要讓食客看著這食物能夠從心裏膜拜,從而反省自己是否有資格來吃這道美食,而我們更要讓食客明白這菜的心意,物美不在說而在一個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