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獵戶吳哥兒(1 / 2)

羅星州南山郡西南角的坳頭嶺,大大的山頭連綿幾百公裏,穿過坳頭嶺就直接到了臨近的楊沙郡了,當然,南山郡的居民誰也沒有直接從坳頭嶺翻越過去過,對於一個普通人來,這絕對是自尋死路的事情,或許是因為海拔太高樹木太茂密的緣故,坳頭嶺的叢林裏終年較為濕冷。

晉元九年十二月,臨近年關,山上飄起了雪花,坳頭嶺覆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大多數樹木的葉子掉了,枯枝、灌木被白雪壓住,行人上山反而比平時看得更遠,顯得更加容易行走,不過這山上,氣好的時候也極少有人來,更不用臨近年關又下雪的氣。坳頭嶺距離南山郡城隻有有三十多裏地,是郡城南麵的然屏障,坳頭嶺大大的山頭雖然山勢不算陡峭,地勢確高,由於潮濕,山上常年有霧,倒也給這座山平添了一絲靈氣,山上林木高大茂盛,灌木叢生,山上野獸極多。

山腳下有個村落,住了幾十戶人家,一條約十幾米寬的河環繞村莊,河叫青水河,河水很清澈,淺一些的地方能夠見到河底的石沙和遊魚,青水河是坳頭嶺與村落的一條分界線,村民上山還是得借助木筏或者兩裏地外河水較窄處搭建的那座木橋通行,山腳的氣溫還算溫和,雖然陸陸續續下了幾場雪,青水河也並沒有結冰,河水由北向南彙合了坳頭嶺流下的幾條溪河後,彙入素水,沿著坳頭嶺山腳流向更南邊的渭南州。

來也怪,坳頭嶺對於獵戶來,是座十足的寶藏,南山郡以打獵為生的獵戶常年都在坳頭嶺大大的山頭狩獵,可山腳下的這幾十戶村民,卻沒有一個獵戶,都在山腳下臨河的地方以種植莊稼為生,山上偶有野獸下山覓食,破壞山腳那邊的莊稼,村民也會設置一些陷阱將其捕殺,但從不主動上山獵殺野獸。

據是村落裏古老流傳下來的祖訓,山上的野獸都具有靈性,野獸主動下山破壞莊稼被捕殺自然沒事,但如果村民主動獵殺,會被野獸記仇,殃及子孫後代,他們可不像南山郡那些獵戶,打了野獸後就離開了,而且,獵戶常年打獵,把命都丟在山上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這個祖訓是不是真的,已經沒人去計較,但村子裏的人倒是自然而然的對這坳頭嶺有種敬畏的心理。村民們習慣了農作生活,加上打獵本身也是件危險的事情,所以也沒人再去打獵了。

今村子裏老梁家有點熱鬧,院子裏頭聚了七八個外地人,其中一個文士模樣的中年人,穿著儒雅,很像南山郡裏的那些教書先生,此刻正站在眾人的最前頭,稍抬著頭望著坳頭嶺遠處的一座山頭若有所思,仔細看得話會發現這個文士手裏握著一個鈴鐺,時不時發生“嗚嗚”的響聲,文士身後的七人又分成三撥,都是獵戶打扮,其中四個圍在一個木桌邊,桌上放了一張舊麻布,上麵描繪著地形圖,正在低聲的討論著什麼,其他三人散落在院子的不同位置。

落單的三個人中,坐在離堂屋最近的台檻上的是一個黑衣大漢,此時正在用手裏的磨刀石打磨身上背著的箭,靠近柴堆的角落則蹲著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穿著一身貼身的灰色麻衣,地上放了一個舊牛皮縫製的大包袱,包袱此刻正打開著,裏麵密密麻麻放了很多長短不一的杆子和一些像繩子一樣的藤條,杆子是坳頭嶺上的黑鱗木樹枝做的,兩頭削尖了,黑鱗木的樹枝很直,而且質地也非常堅硬,顏色是深黑色,樹木上有一圈圈的魚鱗紋,很多獵戶都用這種木材做箭杆或者尖頭槍,大門口的門檻上,還坐著一個人,正啃著一個紅薯,個子看起來不高,但是身板特別寬,坐在門檻上,幾乎把那扇本就不大的門都給堵住了,腰上別了一把短柄寬刃的斧頭,背上背了一把大弓箭,大概是因為弓身太長了背著不好坐,所以弓箭都是橫著背的。